时间:2017-03-15 10:25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
全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明确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名单,建立健全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推动重点企业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常态化。制订出台我省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加强配额管理和市场监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层次、大范围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积极培育我省第三方核查机构。注重宣传引导,强化企业碳排放权有偿使用意识。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培育发展碳金融、碳咨询、碳认证等低碳新兴服务产业,鼓励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碳信贷、质押、担保和融资等业务。
积极开展低碳试点建设。深化低碳试点内容,扩大低碳试点范围,打造一批产业高度集聚、行业特色鲜明的低碳园区,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低碳企业,建成一批示范价值较高、可复制性强的社区、城镇,为全省各区域、各领域、各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鼓励国家和省级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
专栏6低碳试点建设
低碳城市试点。完善低碳发展规划,明确碳排放达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基本建立城市碳管理体系,各领域碳排放水平明显下降,率先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低碳城市试点。
低碳城(镇)试点。鼓励试点城镇结合区域定位和发展优势,在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等领域实施探索,显著提升城镇碳排放管理水平,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低碳城镇试点。
低碳园区试点。改善园区用能结构,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引导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和新型低碳产业发展,建立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鼓励园区企业开展碳盘查、产品碳认证,到2020年,建成3~5个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低碳社区试点。探索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雨水收集和综合利用。鼓励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组织开展3种不同类型低碳社区试点示范。
低碳企业试点。鼓励试点企业在碳排放信息披露、绿色供应链、产品(服务)碳足迹核算、低碳产品(服务)认证、碳金融等领域实施探索,“十三五”时期,新建30家左右低碳企业试点。
完善低碳管理制度。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定期编制省、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检测制度,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
第五节实施全民节能低碳行动
农业农村节能降碳计划。加快农村用能方式变革,坚持把农业和农村节能降碳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实现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污粪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
——加强农业机械节能。推进节能型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用,加快老旧高耗能农业机械和装备淘汰更新。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减少农业机械设备作业环节和次数。提高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比例,推广利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加快大型农业提水排灌、大型水利排灌设备机电设施节电改造。
——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县)建设,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水平。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增施有机肥,发展绿肥种植。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因地制宜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推广高效节能炉具,鼓励使用沼气、生物质成型燃料、洁净煤和型煤。鼓励农民使用太阳热水器,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开展绿色农房试点。
城乡居民节能低碳意识提升计划。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碳,厚植崇尚勤俭节约社会风尚,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推广节能低碳产品。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布节能低碳产品技术推广目录,引导公众采用高效节能产品。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鼓励实行网络化、低碳化办公。推进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完善认证促进机制。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和电器设备待机能耗,提倡家庭节约用电。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行“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完善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开展“全国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月”等多种形式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提高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发挥公共机构表率作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支出。
——发展节能低碳文化。深化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开展社团组织节能低碳专项宣传行动。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等全社会反对浪费行动,鼓励公众主动承担节能减碳义务。多方位开展节能低碳教育,普及生活方式低碳化的知识和方法。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制定本规划出发点即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规划实施后对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生态保护、加强资源利用、改进社会与经济环境等方面均有正面贡献,会带来明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效益。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消耗土地、能源、工程物资等资源,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粉尘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但通过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成后,通过系统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编辑:张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