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时间:2020-05-13 10:31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实施创新基础设施(“新设施”)建设行动

  1.持续推进光子科学大设施群建设。全力推进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光源线站工程、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超强超短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前瞻性战略布局研究,建设光子科学实验室,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推动在建设施与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已建成设施共同形成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总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推进单位:上海科创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

  2.争取国家支持布局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系统生物学设施方面,建设生命组学和表型组学测量体系,打造真实环境模拟舱群,实现人体复杂生命过程的精密测量、系统解构和调控干预。在无人系统多体协同设施方面,建设人工智能综合环境模拟平台,实现耦合环境模拟;建设全场景感知系统,实现动态环境感知与实时监测;建设多体协同控制实验系统,实现千台陆海空天多体协同控制。在深远海驻留浮式研究设施方面,设施主体漂浮在海上、可自航部署和精准定位于特定海域,配套建设包括岸基补给基地、辅助补给工程船等,实现海上长期驻留,进行不间断科学实验。在生物医学大数据设施方面,研发专用计算装置,建设分析挖掘与应用服务系统、软硬件支撑及安全环境等系统,形成生物医学大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上海科创办、市科委、市教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

  3.建设若干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打破管理分割,依托蛋白质中心,组建电镜中心,接入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电镜应用开放共享网络,新增若干套冷冻电镜,配备从毫电子伏特到千电子伏特能级的其他电镜设备,提升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支撑能级。(推进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支持联影医疗联合研究型医疗机构,建设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搭建包括2米PET-CT系统、时空一体化PET/MR系统、高端科研型7T磁共振系统等全系列高端医疗装备于一体的科学设施平台,服务原研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开发。(推进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建设12英寸关键国产装备材料和成套工艺规模化验证平台,提供关键国产装备材料产线级验证服务。(推进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4.围绕科学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围绕量子物理、材料基因组、人类表型组、脑与类脑等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加快推进建设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领域,提升和优化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布局,搭建科学装置、工程化平台、中间试验线、检测评价服务平台、数据标准库等设施,通过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单位:市科委、上海科创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有关区政府)

  (三)实施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新平台”)建设行动

  1.建设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和科学数据中心。加强统筹政府投资高性能计算资源,围绕更好服务张江实验室建设和上海产业高端需求,采用阶段性滚动扩容方式,建设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和大数据处理平台,提升上海高性能计算设施能级,构建计算科学研究枢纽和超算应用高地。(推进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中心)

  2.打造亚太一流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推动相关企业建设人工智能超算设施,围绕“算力、数据、算法”的研发与应用,提升算力的使用效率和原创算法的迭代效率,实现对国产芯片及服务器的有效适配,建立相配套的软件生态,提供上层工具链,实现对产业的垂直打通。(推进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3.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基础支撑平台。建设“AI+一网通办”基础平台,构建AI内容学习总库,形成AI服务目录清单,提供一批解决部门共性难题、提升效率的通用算法模型,逐步实现在审批、服务、监管等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夯实“一网通办”基础平台AI能力。(推进单位:市大数据中心、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建成市级电子证照库,归集不少于1000类电子证照,基本覆盖我市政府核发的证照类材料,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场景中,全面开展电子证照应用;探索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形式脱钩、管理统一、并轨运行的新模式。(推进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

  4.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全面融合轨道交通、道路实况、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水电气、金融、市场监管、经济社会风险等数据资源,联通市级主要业务系统,建设市、区、街镇三级架构的城运中台,实现城市生命体征的全量、实时感知,形成应用枢纽、指挥平台、赋能载体“三合一”,增强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能力,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模拟城市全要素生态资源。(推进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城运中心、市大数据中心)

  5.构建国内首个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依托医联工程、健康信息网汇集的医疗数据资源,集中开展数据清洗、脱敏、脱密、去隐私化、标准化等处理,建立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在确保数据安全、对等开放、功能共享的前提下,探索新型合作机制,提供高质量、适度规模的数据集,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训练试验。(推进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

  6.探索建设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互联设施体系。提升临港新片区内宽带接入能力、网络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坚持高标准、绿色化,打造上海移动临港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二期)等项目。探索区内工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及与全国互联互通,逐步探索贸易数据、金融数据等区内互联互通和国内互联互通。(推进单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市网信办)

  7.探索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以上海、江苏、浙江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数据中枢和业务中台,支撑长三角示范区开展规划管理、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一体化制度创新。支持华为等重点企业高标准建设便捷、绿色、智能、安全的研发基地和配套设施,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推进单位: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青浦区政府、市经济信息化委)

编辑:王媛媛

1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1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17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