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武汉市六部门印发《武汉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23 10:39

来源:中国水网

(五)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商超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商超卖场内大力宣传绿色低碳产品,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开展销售环节的能效水效产品标识现场抽查,开展生产领域能效水效标识产品“双随机、一公开”的专项检查。严格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制度,引导认证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认证活动监督管理,加强绿色认证产品宣传推广,组织为绿色产品提供标准查询服务。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引导居民形成节约集约生活方式。强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积极指导武汉市相关寄递企业做好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应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包装操作规范化建设,推动寄递企业与电商平台、包装生产企业等强化上下游协同,持续减少二次包装。依法查处使用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等违法行为,制定快递塑料包装治理工作台账,加快推进行业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发展定制公交、微循环线路、城际公交等,满足多元化公交出行需求。巩固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开展绿色低碳机关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市、区直属机关完成节水型单位创建。加强对金融机构碳普惠金融产品的推广应用,对碳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活跃的机构进行宣传推介。(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建局、市城管委、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机关事务局、市地方金融局、市房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聚焦重点领域协同增效

(六)高效能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包装、运输、回收处理等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发挥龙头企业在稳定供应链中的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依法实施“双超双有”“两高”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选择部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程建设,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鼓励将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引导发展网络型短流程环保型智能钢厂。加快推动水泥行业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减油增化。推动冶炼副产能源资源与建材、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耦合发展,加快钢铁、有色金属行业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加强冶金渣、尘泥、烟气脱硫副产物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实施重点研发计划、成果转化项目等,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协同控制技术工艺优化攻关。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围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光电子、石油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和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烟草、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开展节水工作。(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七)高水平推进交通运输协同增效。以多式联运项目建设为牵引,强化硬联通水平,持续优化三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运营线路,优化运输组织,加强信息监测,提升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比例。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科学制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提升慢行交通设施146公里,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健康发展,将共享单车发展规模逐步调整到市场容量评估范围。发展城市绿色配送体系,鼓励运输物流、邮政快递、城市配送等企业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开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运输模式。督促公交企业持续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新增或者更新车辆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加快淘汰超过使用年限的航运船舶,推动新能源、智能化船舶应用,指导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和提升岸电服务水平。(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邮政管理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建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八)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增效。进一步规范武汉市居住用地的建设强度、建筑高度管控,在新建项目规划条件中落实绿色建筑相关要求,提高绿色建筑比例。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到2024年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基本达到70%以上。推广加气混凝土制品、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新型节能环保建材,推动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项目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将建筑节能改造作为提升类改造内容开展实施,以适宜技术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组织各区加强重点更新单元现状调研评估,合理确定“留改拆”范围。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动城市更新,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持续开展城市照明节能改造,通过绿色节能光源替换,推广单灯控制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精细化按需照明。提升新建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比例,大力推动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施工、安装,鼓励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市城建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城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房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九)高质量推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开展畜禽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模式培训,发展池塘流道、“零排放”圈养、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开展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降低稻田甲烷排放。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到2025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督促各区落实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实现畜禽粪污全收集、全处理、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率、设施配套率超国家和省级标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适度发展鱼菜共生模式。加大老旧农机淘汰力度,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业农村绿色节能行动,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农村清洁取暖,开展洁净煤使用试点。(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