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22 15:23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谷林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大理四景之一,1994年被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是云南旅游的名片。由于旅游业、工业、农业等无序开发,洱海的水质开始面临严峻威胁。自上世界80年代以来,洱海及流域污染日益加重。2015年,由云南省省长阮成发亲自担任洱海湖长,洱海保护治理启动“抢救模式”,开展七大行动,其中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提高入湖水质是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洱海水质终于恢复到“优”的水平,创纪录地连续7个月达到全国地表水Ⅱ类水质,洱海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因此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就在7月底,全国最高标准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上海西岑水质净化厂新建工程PPP项目在上海开工建设。据绿色青浦等媒体报道,西岑水质净化厂项目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是华为研发基地、西岑科创中心的重要配套设施。当前,区域的青浦区金泽、西岑污水厂均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而金泽污水厂位于准水源保护区范围,政府已在计划取消其污水处理功能。随着西岑科创中心规划落地、人口及产业布局增加,当地急需具有更高处理标准、更大处理能力的水务设施。因此,西岑水质净化厂项目被作为社会民生类的标志性项目,采用全地下模式建设,并执行地表水准Ⅲ类水出水标准。
另一个高标准案例是雄安新区。作为国家千年大计样板的雄安新区建设,也对污水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河北出台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流域等三项水污染排放地方标准。其中提出,为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环境,雄安新区全域污水排放标准将全面提标,由过去的一级A提高至Ⅲ类水质标准。今年3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介绍,入淀河流沿线涉水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全部按照三类标准管控。
以上均告诉我们,盲目提标不值得提倡,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地域状况具体看待。
胡洪营的观点就是基于对这种情况的理解。在他看来,高质量、高标准是水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改善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标准不是指要盲目提标,而是指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科学、合理地提高标准,以实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事实上,从行业几十年发展来看,从2002年,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开始,到“水十条”中要求,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前全面达到一级B或一级A,其间先后经历了四次提标改造,足以看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对标准提升的不断追求。而这个要求逐步提高的历程,以标准带动,也促使了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迎来快速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水质标准的提高,一些膜厂商可能借此机会大力推广自己的膜处理技术和产品,甚至有一些膜企业利用自己的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这些都是大家不愿看到的结果。从这点上,更大声地呼吁反对盲目提标,既是行业理性的呼声,也是专业人士良知的体现。
总结起来,不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探索更科学环保、更可持续、更具性价比的污染治理方式,只是一味依赖于通过提升排放标准来实现的一刀切方式来缓解环境政治压力、实现环境达标,是不可取、需要反对的。同时也不能因此就以为自己站到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而对一些有必要的、合理的提标进行盲目反对,反而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也有人觉得标准提高了会让费用增高,但如果能有更好的回用,收益也会更大。主要还是要算好投出产出的账,不能因此而否定提标本身,因噎废食。
编辑: 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