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法国威立雅的中国式项目——评威立雅对兰州水务项目的退出

时间: 2023-02-24 08:59

来源: 水极客联盟

作者: 高雅麟


  威立雅(Veolia),即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创立于1853年,以“资源再生,生生不息”作为企业宗旨,专注于废弃物管理、水务服务和能源管理三大环境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领域,为各国政府机构、地方机关集团、工业企业和城市提供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自进入中国水务市场以来,在中国水务市场上也是一家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知名度。显然,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其人才与技术优势是毫无争议。10多年前,我在一家水务公司任副总期间,曾收到威立雅的猎头公司发出的OFFER(当时收购福建长乐水务项目的营销副总岗位),其薪酬水平约是国内同等职务水平的8-10倍。公司对人才的吸纳与培育,是舍得花钱的一家公司。其技术能力能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最自然不过了。

  实质上,国内许多企业进军水务市场,包括众多BOT项目中,盈利的底层逻辑都出于此,只是技术含量、运营水平的高低不可同日而语。多年来,中国水务市场的二个需求点基本未变:资金与技术的需求,项目甲方各有侧重。而不可否认威立雅的技术水平,确属国际一流。它有“技术撬动资本”的资格。与污水处理圈内的一位技术专家讨论时,提到了威立雅的一项专利技术——高密沉淀池。他对我介绍说,国内一些设计院对此工艺中所有的硬件设施的外型尺寸上进行过精确模仿,但实际运营效果,就是差强人意。威立雅团队对此工艺的调试阶段,一般分二拔团队进行分工调试,非常注重专利保护。不知是否属实,但其技术水平与保护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以资本为纽带,综合各方资源,获取项目。

  在收购水务股权的过程中,威立雅大致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与合作伙伴合作收购水务股权;在第二种,则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金融资源,独立拿下水务股权。在合作收购股权的过程中,其合作伙伴既包括首创股份、中信泰富等有产业投资者,也包括平安保险等金融投资者。而威立雅吸收合作伙伴的实质,一方面向合作伙伴“融资”,从而转嫁投资成本。但我认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水务市场中,与国有背景的投资者合作,有利于拿下国内水务项目,同时也突破外资不能控股的限制,间接拿下项目的实际运营权或控制权。

  凭我个人臆断,国内水务公司实质上也存在与外资企业的“博弈”,我有当地的本土文化优势和与“国企”背景优势,你有核心的技术优势,各取所需,也算是优势互补,其合作再正常不过。也由此可见,威立雅无疑是一家精明的公司,不仅仅是“四两拔千斤”的金融杠杆作用,也是深黯中国文化的经营之道。

  以青岛项目为例:威立雅与合作方合资成立项目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共同投资和运营水务项目。在投资公司占小股,在运营公司占大股:项目公司的股权比例为40%;运营公司的股权比例为78%。

  2003年11月到2004年6月,威立雅、项目公司、运营公司、青岛排水签订四份关联交易合同,将污水处理运营之中各项服务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使威立雅能够在运营阶段的各个节点进行收费。

  其一,威立雅和项目公司签订技术支援协议,规定威立雅将向项目公司提供有关生产运作服务、统筹及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行政服务及财政服务的建议,并在每个季度收取服务支援费。

  其二,项目公司与营运公司签订营运及维修保养合同,规定项目公司将营运、维修服务外包给营运公司,并根据污水厂的污水处理量为基准计算基本费用,营运公司每月收取服务费用。

  其三,项目公司与青岛排水订立污水处理协议,规定项目公司向青岛排水提供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造、维修保养、操作服务,以及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并根据污水处理量计算基本费用,项目公司每月收取服务费用。

  其四,青岛排水与项目公司订立租赁协议,规定青岛排水将运营、维修设备租赁给项目公司,青岛排水每半年收取固定租赁费用。

  实际上,这类模式已是业内的常规操作模式,更是许多大型水务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扩张规模、利润转移的惯用模式。只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地方政府成本监审、回报约定、移交条件等诸多要素,这就要看多方各显其能的博弈水平了。随着水务市场的日益成熟,信息的逐步透明,政府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理念的转变,这类“商业模式”运作的空间,自然也在逐渐萎缩。

  认清金融工具本质后,政府方的需求重点,从资金需求向技术需求转变。最明显的特征是:水务市场中的PPP项目逐渐减少,而真正委托运营的项目逐步增加。如:污水处理的BOT项目,一些精明的地方政府不再动则30年的特许经营权的方案,而是5年一变的委托运营方式。加强监管与考核,随时掌握运营动态,对承接项目的乙方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运营成本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在这种大趋势下,不能不说,拥有真正核心技术的威立雅将又是新的一轮的机遇。

  有人说法国与中国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都以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自豪,在性格中都有浪漫而不愿循规蹈矩的倾向,这使得中法有更多的文化共性。相对英美而言,法国人更能理解中国种种人情事故。这种理解更加适合水业投资的长期性特征,这一特性更加体现在水业项目政府与企业漫长而复杂的关系中。在水务市场中,威立雅和苏伊士为代表的法国水务公司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或许与文化因素相关。其“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的口号,既反映了对水务行业特征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以柔克刚的理念。但是——兰州水务项目的退出,终究有一些我们没有看清的原因。在无法触及核心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作一些或许并不深刻的反思与推测。

  首先,威立雅公司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公司。我觉得它进入中国水务市场,彰显了“鲢鱼效应”。无论是狼来了,还是虎来了,这对中国水务市场的激活,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把国际一流公司的标杆树立在了自家的门前,这对当年封闭的中国水务市场来说,那扇窗打开了,不仅开拓我们的视野,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兰州项目的退出,并不影响这家公司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去年并购苏伊士的重大交易,更让我们觉得,其行业地位、投资格局与魅力,是国内水务公司不可比拟的。只要它没有触及法律底线,我们丝毫没有理由对它有丝毫的贬低。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兰州项目的退出,是个例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体制问题?

  其次,兰州项目的退出,是否会有连锁反应?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