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盘点:水专项"十二五"产业化思考

时间:2012-07-20 09:0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恒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我国水环境质量仍将呈现“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的特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作为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围绕“减负修复”关键技术和“监控业务化运行”成套技术,进一步突出重点流域水质改善、重点地区饮用水安全和新兴环保产业发展。在“2012(第六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多位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水专项实施进展及“十二五”产业化布局做了详细分析。 

怎样理解产业化? 

产业化是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重大装备)。产业化评价是以产值、市场占有率和首台套重大装备为标志。其中,设备、产品和工程化由大型工程公司、水务公司等为主导;水质改善由地方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同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课题产业化机制。 

产业化背景有哪些? 

2009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通过长达1.2万字的讲话,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届时,国家发改委编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继出台。同时,水专项“十二五”计划目标中,“自主研发水污染治理技术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引导和培育战略型环保新兴产业”成为重中之重。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暂行规定》中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组织模式。 

由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指出,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项目(课题)一般采取后补助方式支持。 

“十二五”产业化课题设置情况如何? 

水专项创新战略联盟涵盖四个领域,分别为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和装备领域(10项)、水污染治理产品和材料制造领域(3项)、水体生态治理产业技术领域(1项)、环保服务领域(1项),共计15项类别。 

产业化经验从何借鉴? 

在“十一五”标志性成果积淀的基础上,国家和环保部倡导环境服务业,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环保需求的产业化。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大力推进环境保护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大力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业;大力提升环保企业提供环境咨询、工程、投资、装备集成等综合环境服务的能力;在工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开展综合环境服务试点。 

从PE基金环保投资情况来看,截止到2012年,有158家企业接受了PE投资,有182家PE基金投资了环保行业。接受PE投资的环保企业中,有15家成功上市,其中有7家在国内上市,8家在国外上市。 

“十二五”产业化运行实施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国家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5大行业项目国家和企业配套比例为1:2,资金投入原则上国家3000万元;分别在5大领域就不同行业和不同技术公开招标进行双向自由选择竞争;选择2-3家竞争企业,先立项,补助启动经费10-30%,根据研究成果验收后评定其中完成合同内容的一家支持全额经费;产业化项目工程化应用突破年产值3亿元,累计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在重点流域产值累计不低于20-30%。 

围绕重点流域和重点任务的课题以企业为主体,依托流域地方政府,形成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国家、地方和企业配套比例为1:1:2;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先进行流域(地方政府)竞争性选择,再进行公开招标产业化主体,进行两个层次的招标。选择中标企业,根据地方要求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建立项目公司,先立项先补助;目工程化应用突破年产值1亿元,累计收入超过5亿元。 

面源污染解决要结合流域,解决区域性的问题,应该以流域所在地或市和县级市以上行政单位实施。因此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先进行重点流域(地方政府)竞争性选择,再进行公开招标产业化主体,进行两个层次的招标。以企业为主体,依托流域地方政府,形成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国家、地方和企业配套比例为1:1:2; “十二五”期间在两个以上行政单元的实施,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项目期间,累计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通过第三方财务审计数据)。调动地方发展环境服务业的积极性,先进行流域(省、地或市政府)竞争性选择,再进行公开招标产业化主体,在监测、河流、湖泊等主题进行两轮筛选招标。以企业为主体,依托流域地方政府通过形成合同环境服务形式购买服务扶持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地方和企业配套比例为1:1:2;“十二五”期间在两个以上行政单元的实施,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累计收入超过5亿元(通过第三方财务审计数据)。 

 

编辑:罗宇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