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结合宏观调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快速攀升的趋势。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上年增加4.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加5.5%。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加0.4%。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减少0.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0.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2.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2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1.7%,比上年增加4.5%;生活氨氮排放量90.8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8.3%,比上年增加1.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90.7%和74.2%,比上年分别增加1.5%、1.7%。
2004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上年增加4.5%。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91.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3.9%,比上年增加5.6%;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63.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6.1%,比上年下降1.0%。烟尘排放量1095.0万吨,比上年增加4.4%。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86.5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81.0%,比上年增加4.8%;生活烟尘排放量208.5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19.0%,比上年增加3.0%。工业粉尘排放量90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4%。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78.6%和59.4%,分别比上年增加3.2%和0.1%。
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0亿吨,比上年增加1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5.7%,比上年增加0.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792.0万吨,比上年减少7.7%。。
2004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441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6365.7万元。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0079起。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528个,其中,已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6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79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194个,总面积14822.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8%,比上年增加0.4%。
200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19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当年GDP的1.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用于废水治理投资105.6亿元、废气治理投资142.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8%、55.0%;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460.5亿元,比上年增加38.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
环境管理得到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6件环保部门规章。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合格率95.7%,比上年略有下降。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146.4亿元,比上年增加19.1%,关停并转污染严重企业数比上年增加16.1%。社会关心、监督环保的力度加大,环保系统共收到群众来信59.6万封,比上年增加13.3%。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482.4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21.1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261.3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1339.2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09.7
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829.5
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 133.0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 42.2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 90.8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0.7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4.2
6.城市污水处理率(%) 45.6
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2.3
二.废气排放及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2254.9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1891.4
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363.5
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 1095.0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86.5
生活烟尘排放量 208.5
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904.8
4.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 78.6
5.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 59.4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120030.0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67795.9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5.7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 26011.9
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 26634.8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1792.0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 573.3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 1908.6
其中: 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 308.1
“三同时”建设环保工程投资额 460.5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 1140.0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1.40
五.工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 12944
2.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 308.1
其中: 治理废水 105.6
治理废气 142.8
治理固体废物 22.6
治理噪声 1.3
治理其他 35.8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 2194
其中:国家级 226
省级 733
市级 396
县级 839
2.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 14822.6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14.8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个) 313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个) 127
6.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数(个) 528
7.已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个) 166
8.已命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数(个) 79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数(件)6
2. 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数(件) 22
3. 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数(件) 58
4. 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 80079
5. 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 271
6. 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 616
7.当年发生的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起) 17
8.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起) 2
(二)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万个) 73.3
2.排污费征收总额(亿元) 94.2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 323264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 320997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 99.3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79456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78907
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 76038
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 95.7
5.“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 (亿元) 11802.1
其中:环保工程实际投资 460.5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 22649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 146.4
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13348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 3693/36738.4
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3534/21363.1
(七) 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 2993
2.当年获科学技术奖励数(项) 98
其中: 国家级 4
省(部)级一等 6
省(部)级二等 29
省(部)级三等 59
3.国家环保总局当年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数(项)7
累积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数(项) 553
4.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项) 16
(八)来信来访
1.本年来信总数(封) 595852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 574293
3.本年来访批次(批) 86414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批) 70735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12532
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12391
(九)污染与破坏事故
1.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 1441
其中:水污染 753
大气污染 569
海洋污染 11
固体废物污染 47
噪声与振动危害 36
其他 25
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36365.7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 11555
其中:国家级 32
省级 340
地市级 1998
县级 7576
乡镇 1609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 2289
其中:国家级 1
省级 39
地市级 399
县级 1850
3.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数(个) 2800
其中: 国家级 1
省级 32
地市级 403
县级 2363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个) 266
其中:国家级 3
省级 29
地市级 234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 160246
其中:国家级 1653
省级 10286
地市级 41517
县级 102034
乡镇 4756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 45849
其中:国家级 100
省级 2770
地市级 15934
县级 27045
7.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人员数(人) 47189
其中:国家级 36
省级 633
地市级 8164
县级 38356
说明: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
编辑: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