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3-09 09:29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最大篇幅介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问题。而拼搏在环保战线上的环保官员们对总理的严肃发言则有着另一番的感受。
听完温总理的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回顾广东北江污染事故到位的处理以及上任广东省环保局以来所承受的压力,他“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多还旧账,严控新项目
记者:总理的报告提到两项环保目标没实现的原因之一是重工业领域“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请您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谈一下看法。
李清:目前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还没完全转变。经济快速增长,排污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环保治理任务还然很重。我们的环保工作总体方针是“多还旧账,严控新项目”。
记者:去年万元能耗广东创造全国最低水平,今年情况如何?如何实现的?
李清:据环保总局核查,广东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1%和0.9%,实现了新低。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前几年工作累计的结果。一方面,广东抓环保起步早,从2002到去年,广东投入2200亿元用于环保建设。另一方面,与广东的产业结构有关,广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过去广东一直以轻型工业为主,单位能耗有优势。
记者:广东未来的产业结构将如何调整?
李清:近几年,广东准备发展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重化工业。当前的重化工业依托成熟的治污技术,很多新上马的锅炉都基本实现零排放,已不是过去的那个老态的重工业概念。
当中心城市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失去生存空间时,一些不法高污企业就会试着选择在偏远地区寻找市场,所以要加大对产业转移的管理,尤其加强在转移目的地水源上游的管理,防止污染转移和“二次污染”的出现。
记者:对新旧重工业企业比重结构如何调整?
李清:环保局对完成总量指标思路清晰,目前正着手的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通过关闭或改造,给更多的新型低能耗企业腾出排污量空间,也腾出大量土地和厂房。
环保最终必走科技道路
记者:在污染减排规划广东如何部署?
李清:按照国家环保部门下达的总量要求,对于广东现存200多万小机组,广东省计划在2009年之前全部关闭。目前在治污能力的工程设施方面,以污水处理厂为例,广东日处理能力达到72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今年计划新增100万吨,2010年,将达到1100万吨。
记者:环保局如何监控污染企业排污状况?
李清:为严密监测企业排污情况,广东省准备对1000家企业进行24小时数字监测排污,包括国控企业,以及部分省控企业,目前已经联网省控企业的达到300家,通过数字监测严密关注老污染源,给总量考核提供准确依据。
记者:听说数字化手段将被引入环保工作?
李清:目前马上动工的广州新会展中心将建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最先进的环境监测指挥中心,通过构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通过航拍实现24小时全省卫星监控,累计投资约23亿元,把广东省污染源建成环境信息地图,日后新的项目审批都将依靠这个,而且一旦事故发生,马上都能准确定位,锁定事故目标。我认为环保最终必会走科技道路。
记者:目前在环保监测方面是否还存在难题?
李清:当前大气污染的成因很复杂,技术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对大气形成因素了解还不够。这就必须做前瞻性研究,科技部列出的863重点项目,其中全国唯一的环保项目,“珠三角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和技术合成”项目给了广东,并由国家投资1.5亿元,广东省投资3个亿。全部研究5年时间将完成。
有些地方政府不知轻重
记者:今年广东两会多名代表提到珠三角大气问题,广东省环保局对此怎么看?
李清:由于珠三角局部地区空气质量下降,东西两部产业转移环境保护管理难度大。急需立法解决环境问题及管理模式,广东省两会上,法律草案已经报请广东人大批准,目前正在启动调研工作。
此外,去年广东省饮用水保护条例,已经提交人大二审,广东省仅仅管水就有12项法规,应该说,广东环境立法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为什么有关广东的环保成果的报道并不多见?
李清:成绩都是阶段性的,而且环保工作也是不宜说满的,从总理的报告也看出,压力是巨大的,任务是艰巨的,从上任广东省环保局局长一职以来,可以说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广东北江污染一事广东省环保局就费尽心思。
记者:现在往往事故一出,直接就问责省市环保一把手?
李清:不客气地说,有些地方政府太不知轻重,为了政绩、眼前效益,不顾后果。真出了事,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编辑:王彩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