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3-10 08:42
来源:新华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一组数字令人警醒:目前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目前拉动GDP的许多动力来自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周绍熹认为,以造纸企业、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为主,使得全国范围内污染排放和资源开发都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抑制不惜牺牲环境追求发展速度的“黑色GDP崇拜”,要实现约束性指标难度很大,绿色GDP也只能成为空话。代表委员们认为,不认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紧急行动起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退路。
“硬性指标如果失去约束力,就将导致环境恶化事件次数增多,百姓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受到影响。”樊纪亨代表说。近年来,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环境被污染的速度,使得国家环保部门出台区域限批政策,严管“耗能高手”、“污染黑手”。
“该刹车时绝不能犹豫,更不能暗地里踩油门,否则迟早出危险。”孙兆学代表说。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区域限批”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的行政惩罚手段。限批只是手段,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
山西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表示,地方应正确对待“区域限批”措施,处理好环保违法建设项目,开展排污大检查,对重点县市、重点行业和区域进行重点整治,不能再为经济的增长付出更多的环境代价。
代表委员和有关人士建议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坚决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周绍熹委员说,必须尽快转变地方官员的经济发展观念,设计出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群众满意度等都列为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评价项目。只有把减排指标列为干部考核的“硬”标准,地方的政府“政绩观”才能发生变化。
沈东海代表说,要强化环保问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当地方官员的职务因环保问题被拿掉的时候,为高能耗和污染者“撑腰”的“土政策”、“保护伞”才可能消失。 (记者胡梅娟、翟伟、刘云伶)
编辑:王彩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