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岁,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端之年。在这岁月更替之际,回首中国固废业走过的历程,感受行业发展脉搏,我们有理由期待新的一年将会掀开固废产业化盛宴的帷幕。
服务需求——城市化进程继续催生
城市垃圾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城市化阶段和城市化模式,必然伴随不同形式的垃圾问题。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在超大型城市人满为患之际,二线三线城市继续放开进城的限制,城市居民人口继续高速增长。由此,城市垃圾数量的激增。2000年至200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增长率为4.9%。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人口数量、居民生活消费习惯等因素紧密相关,预计今后10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将按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将达2.5亿吨。按照规划,我国到2020年才将实现城市垃圾零增长,但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运输、处理处置体系,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其中36个大中城市达到90%。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约1.16亿吨,无害化处理率约69.91%。差距明显,垃圾处理市场需求巨大,垃圾处理行业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公民意识——觉醒与理性化
近年来,反对垃圾处理场建设,尤其反对垃圾焚烧项目建设的事件风生水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焚烧事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和焦点。对于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当地民众几乎是到了怀疑一切的地步:政府的选址决策程序、焚烧设施的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焚烧技术的选用、二恶英的检测等等。以至于垃圾焚烧厂的选址与建设已经成为了典型的公共决策危机。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转机。2010年关于生活垃圾焚烧的全民大讨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逐渐得到正确认识和评价,政府、专家、公众、媒体对垃圾焚烧的问题实现了理性回归。关于垃圾焚烧的技术本身的争议已经弱化,社会的关注更加偏重于垃圾焚烧的规范化设计、建设、运营和监督管理。大家意识到,垃圾焚烧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还跟政府监管水平、监管力度和监管决心有很大关系。一些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积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管理政策——加强规范化和鼓励引导
2010年,国家固废管理有关部委发布了6项政策法规,分别是:
●《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2010年第6号公告);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 ;
●《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1020号);
●《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关于加强二恶英污染防治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 。
此外,还颁布了《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11个标准和规范。这些政策、标准的出台,旨在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工作,促进固废产业的规范化发展,鼓励我国环保设备的研发,提升环保装备水平。
另一方面,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技术选择——在争议中寻求共识
从客观来看,我国固废行业仍然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技术路线显得混乱,争议难免。固废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争论仍然持续着。但在2010年度中,已经看到这种争论的积极效果,就是逐渐形成一些共识,即应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稀缺情况、垃圾处理量、处理要求、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偏好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选择。
在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是适宜的。而在土地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填埋是合适的处理工艺。国内现在提倡垃圾分类,但真正做到很好的分类,需要较长时间。即使分类做得好,最终仍然有综合混杂的垃圾需要处理。根据国外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核心技术为好氧堆肥发酵的垃圾综合处理工艺也有较大发展空间。
商务模式——走向规范和成熟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以政府投入为主。随着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深入,在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前进取得重大进展、商务模式逐步成熟之后,城市固废处理的商务模式也趋于成熟和规范,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的大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采用非政府投资方式建设运营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有100座左右,约占全国设施数量的20%。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受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已经形成了BOT、TOT等多种投资建设模式并存的格局。
固废处理产业化发展至今,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逐渐形成,成为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垃圾委托收集、集中处理首先在产业领域获得发展,成为产业主流。此外,从2011年1月1日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等。可以预期,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电器废物的产业化发展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当需求客观摆在这里,当投融资引导政策打开资本的闸门,当民众的认识更趋理性,当技术选择有范式可循,当商务模式为资本市场所接受,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固废产业化盛宴的帷幕就要开启!
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