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25 11:53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艳茹
在多省市遭遇垃圾围城的今天,各地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各有千秋,所得到的处理效果也良莠不齐。如何在可选的方案中挑出最适宜的技术路线,成为了开展此类项目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进行方案选择时,目前普遍认为的选择制约因素大致包括城市概况、技术、经济和财务、以及法律政策等方面。
技术与政策,孰轻孰重?
城市政策不仅影响垃圾的收运和管理模式,从而间接影响垃圾的处理技术选择,一些法规的制订也直接影响垃圾的处理技术的选用。例如《对焚烧产生二次污染的严格控制法令》使经济上难以承受的中小城市不得不考虑其它方法。
同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最终都要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这就要求了相关技术人员应在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上不断改进,以符合行业更高标准。企业的核心技术通常是企业的最重要竞争能力之一。
在垃圾处理行业,长期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政府管理人员把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问题更多地归咎于技术问题,而研究机构人员把行业问题更多地归咎于管理问题。那二者孰轻孰重?应当怎样协调才能保证行业最高效率发展?
清华大学水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垃圾处理总体上属于环境服务业,而且是社会性很强的环境服务业。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垃圾行业又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物流管理。由于垃圾本身是所有的消费品经过消费后产生的废物,垃圾从产生到收集、回收和处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流过程,需要管理和技术的紧密协调。理解垃圾处理的服务业特征十分重要。具体的处理技术只是实施无害化、减量化等服务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全部,有些时候甚至不是核心环节。
在2011上海(第三届)水业热点论坛上,江苏省住建厅何伶俊副处长曾就污泥处置问题谈论过技术与政策的相关性。他提到,仅有技术或仅有政策都不够技术和政策应该是相辅相成,形成体系。再好的管理体系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再完美的技术政府不知道就没有市场。
选择技术时需考虑什么?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可分为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3种。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对这三种基本形式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比较典型的垃圾处理工艺路线。
清华大学水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技术选择的原则是在系统最优的背景下,全面考虑全过程中的整体经济性、科学性和环境可持续性。除了社会经济的复合因素之外,在技术的选择上仍然有一些共性的客观因素可以把握。
其一,填埋场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技术发展遵循的普遍原则。
目前,全球的垃圾处理设施有几个典型的方式,美国和英国绝大部分采用填埋处理,日本绝大部分采用焚烧处理。由于美国人口密度小,垃圾处理工艺有70%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英国尽管土地资源远远比不上美国,但是英国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因此85%的处理设施采用填埋工艺。日本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促使日本的垃圾处理76%以焚烧为主。由于中国地源辽阔,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有关垃圾处理工艺路线的选择也要考虑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其二,在污染控制全成本分析基础上进行选择。
从污染控制全成本角度分析,如果一项技术能够节约土地、减少长期的维护费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管当前的成本看起来高,最终成本可能还会低。而如果只看到部分成本,没有充分分析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全部成本,往往会在项目执行以后带来额外的成本或者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在全成本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判断才能真正反映一种技术或工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性。在没有全面进行分析的综合的基础上,仅仅判断垃圾的吨处理成本来鉴定技术或工艺的优劣、甚至经济上的比较都是不科学的。
由中国固废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1第五届固废战略论坛”也即将于12月2日~3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拉开序幕。
届时,针对城市垃圾处理的情况,到场专家又将做出如何评价?敬请期待。
编辑:李艳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