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3.4万亿并不等同环保产业市场需求

时间:2011-12-26 10:18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成杨

12月20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正式召开,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各项主要指标,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学需要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0%等,并与各省政府签署了环保目标责任书。“十二五”环保大计正式拉开帷幕。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3.4万亿”投资需求的提出无疑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中国水网采访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从产业角度对《规划》进行解读。

傅涛表示,《规划》从水汽声渣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做出详细部署,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3.4万亿的投资需求也给产业提出新的课题,3.4万亿的投资需求中,政府出资1.5万亿,其余的1.9万亿由社会资本填充。1.9万亿中,产业界的介入范围会有多大、又有多少投资需求能转化为市场需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正是《规划》出台后亟需理清的事项。

首先,“3.4万亿”究竟有多少可以真正实现,不仅取决于各项具体要求,更取决于监管体系。在具体的节能减排方面,《规划》以约束性指标的形式来保障工作的开展,但在投资、环境改善等方面,并没有相应的约束性指标。若无法完成预期,尚未具体应对措施,更多的就需要监管体系来实现。

其次,“3.4万亿”的投资需求中,有多少能转化为市场需求取决于商业模式。从《规划》提出的“3.4万亿”这个数字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环保事业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更多的是一种事业性的需求,是从民生角度提出的需求,并不代表产业需求。如果没有商业模式,3.4万亿更多的将停留在政府自己出资、产业难以介入阶段。目前在投资领域,只有市政污水处理、垃圾发电板块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其他领域尚未出现。只有当商业模式确定后,企业的事业行为才会逐步转化为市场行为,产业的市场空间才能拓宽。

最后,如何依靠产业来实现已形成的市场需求。根据《规划》,“十二五”环保产业的发展涉及诸多领域,流域治理、生态保护、地下水修复、重金属防治等都涵盖其中。纵观目前已有的上市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其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市政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脱硫脱硝等几个细分领域,还有大片的区域并未深入涉及。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坚实的技术支撑、不懈的技术创新,那企业将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已形成的市场需求也难以得到全面覆盖。

纵观其上,“政府提出的需求”、“通过监管实现的需求”、“产业能够涉入的需求”,三种需求范围逐层减小,因而《规划》中提及的“3.4万亿”并不能简单等同为“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的需求。只有当环保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时,其市场空间才能不断拓广拓深,实现进一步的腾飞。

编辑:刘永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