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浓缩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极大,无论是回灌,还是继续浓缩都无法完成最终无害化处置,那么浓缩液处理的终止符究竟在哪?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在
“2013(第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介绍,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实施,渗滤液排放标准提高,不少垃圾填埋场引入了反渗透膜处理设施。但由此产生会高浓度“浓缩液”,由于含高浓度氨氮、盐类与难降解有机物,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成为渗滤液处理的棘手问题。
近年来,膜浓缩液处理受到高度重视。聂永丰指出,目前国内渗滤液浓缩液大多回灌至填埋场,但其弊端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难降解有机物积累、含盐量增加、膜产水率下降。与此同时,多种浓缩液处理研发取得进展开始应用,如通过喷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或将浓缩液再次进行浓缩处理。
聂永丰认为通过焚烧处置,浓缩液中的盐分会转移到焚烧灰渣,大大增加了焚烧灰渣处理和利用难度。对浓缩液进行浓缩处理的垃圾厂(场),投资和运行费用更高,且再浓缩液也难以最终得到安全妥善的处理和处置。
此外,还可采取固化后填埋处置,但必须采用沥青、塑料等进行不容性固化处理后才能填埋。聂永丰认为,这从技术上来讲是可行的,但该处置手段是针对最难处理的放射性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高,从经济上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谈及应对措施,聂永丰指出,除了明确浓缩液处理最终要求,发展经济高效的浓缩液处理技术外,还要高度重视垃圾渗滤液源头减量,如降低填埋垃圾含水率、降低填埋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对填埋作业面进行覆盖、实施雨污分流等方式。
相关链接:
编辑:刘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