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9 18:48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任萌萌
中国的垃圾焚烧产业现状怎样,未来又会如何?8月29日下午,在“2014(第二届)上海垃圾焚烧热点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先生代表E20研究院,从“政策”、“市场”、“社会”三个维度进行了解答。
政策:标准提高,催生并购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环保产业发展进行规范,薛涛结合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认为:“环保方面的运营建设被重视,有助于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包括相应投融资的改革,例如垃圾处理单元,大力推进PPP改革,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推进环保公共事业运营的专业化外包,以推动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或将成为趋势。
2014年《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出台,尤其将二噁英的排放标准由原来的1.0ngTEQ/m3提升至与欧盟看齐的0.1ngTEQ/m3,薛涛直言:“我们不满足于达到这样一个提高的标准,我们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因为“高标准”往往催生行业内新一轮的并购或重组,而且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例如2011年以来新环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被首创(香港)有限公司收购等案例,“我相信,未来环保产业的并购和整合,包括对一些标准不够高的垃圾焚烧厂的兼并和改造,都会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主旋律。”
垃圾处理收费正在向联动收费模式转变。目前垃圾处理行业正在建立并不断健全更为合理的垃圾处理利益补偿机制,例如宁夏银川市继广东东莞之后,正在试行将垃圾处理费与水费合并收取,按自来水用水量计收垃圾处理费用,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将是必然趋势,薛涛坦言,“我们相信随着前端收费的进一步到位,也会提高我们的垃圾焚烧标准,能够给我们一个好的前景。”
市场:“埋”退“烧”进
焚烧日益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途径。“垃圾堆肥的发展方向基本上走向了结束,”薛涛谈到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填埋虽然仍然是我们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但是中国东部和中部土地资源稀缺。”结合湖南省制定的《关于推进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其强调今后湖南省城镇垃圾处理将以焚烧为主,薛涛认为:“湖南省省政府发布的文件规定不允许县镇以上继续改扩建垃圾填埋场,这样的力度虽然有一些争议,但实际上,从湖南看全国,这个趋势将会使我们的垃圾焚烧在这五年内形成一个井喷的情况。”垃圾焚烧或将成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资源化利用才是未来垃圾处理的“王道”。
近两年,垃圾焚烧项目迅速扩张。仅2012年与2013年相比,垃圾焚烧项目投资总额增长144.9亿元,而卫生填埋项目投资总额增长48.4亿元,餐厨项目投资总额增长13.9亿元,垃圾焚烧项目的投资规模增长优势不言而喻。同时“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垃圾焚烧日处理规模须达到30.79万吨,设施数量也将近330座,薛涛认为:“预估在‘十二五’末期,垃圾焚烧设施的数量将增加171座,整个垃圾焚烧领域的投资规模的涨幅是最大的,这也是垃圾焚烧投资企业春天即将来临的预示。” 垃圾焚烧发展空间巨大,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社会:民意为天,“蓝色”必行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垃圾处理已不仅由政策拉动,公众舆论越来越影响政府与企业的决定。环境产业结构已是政府、企业、公众互动的“三维结构”,社会公众对垃圾处理的效果要求已经“高”过了政府对垃圾处理的计划指标,“如何让公众接受”成为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薛涛指出“这也是我们发起蓝色焚烧重要的出发点。”
“蓝色垃圾焚烧厂”将垃圾焚烧事业推向高标准化、健康化、娱乐化,而且能够与社会多个领域共生,“从技术方面促进我们的垃圾焚烧和民众达到更好的和谐关系。”同时,薛涛指出:“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方面也加大了力度,比如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近期入选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中央政府希望垃圾焚烧能够被更多人接受。”
从技术层面去争取公众的接受,还包括建立数字化的焚烧工厂,薛涛指出,厂家设置实时的监控和监测,让污染物排放指标实时由政府部门在网站上公开,也让公众有机会到焚烧厂进行参观和查询,能更有效地、更全面地接受社会监督,“用更公开的界面来体现我们和用户、居民之间的和谐的关系。”顺应民意,同时也引导民意,把握住关键,求得发展。
在新标准及来自社会、政府的各方压力下,中国垃圾焚烧产业的二次变革时代已来临。如何达到新的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如何解决群众的邻避效应、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已变成各垃圾焚烧厂不得不深度思考的问题。与当前市场形势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将相继出台,包括发改委推进的特许经营法立法和建设部、财政部即将推出的深化市政领域PPP的意见,薛涛认为:“法律的本身保障我们投资者的利益,对我们构建更好的PPP三方关系都是一个好的进展。”同时,目前的中国经济转型也将对垃圾焚烧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产生深刻影响,混合经济体或许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最后薛涛总结:“相信在这五年之内,产业并购和整合也会进一步加剧,这也是造就垃圾焚烧优秀企业的机会。”
编辑:蔡囊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