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永清环保海外并购系列报道——“解码IST”(二)

时间:2015-08-12 13:58

来源:永清环保

相关资料显示,IST只有不到50名员工,但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活力和发展速度,除了顶尖的团队、精密的配合之外,记者了解到,更重要的因素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今天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其作为坚守的信条。但真正能持之以恒坚守的却又成了少数,而他们也已经大多成为行业里的发展翘楚。这一点,IST和永清环保特别相像。

“在和IST公司接触和谈判过程中,他们对于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其实,IST技术优势很明显。24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IST的一部技术创新史,从最初的单一技术单元到现在涵盖土壤、地下水等多领域修复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一直贯穿她的发展脉络,成为发展的生命线。”一位参与项目收购的人士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IST着重开展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所涉及的技术咨询、场地调查、风险评估、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工程总包等业务,可以为铝土矿、铅矿、化工、林产品、石油、能源发电等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IST已经形成了以生物降解技术、砷污染场地监测式自然衰减法、微型气相色谱仪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技术已经在在意大利特雷卡泰,美国乔治亚州、犹他州等项目中成功运用,并已在美属维京群岛、欧洲、南美、亚洲等地开展了多项环境服务,深受他们的认可和肯定,享誉全球。

生物降解整体技术 成本优势明显

在意大利特雷卡泰地区,原油污染了4平方公里的土地。周边环境遭到极大破坏。IST承担了受污染地区的土壤修复工程。修复过程中,IST通过搭建生物堆场、构建生物通风系统、土地耕作等生物降解整体技术,三管齐下进行生物修复。

在搭建的生物堆场内,IST通过注入足够氧气的空气来维持碳氢化合物生物降解的最优温度,以保持最优降解条件,及时跟踪修复进展。同时,IST积极构建生物通风系统,用来降解包气带中的烃类。对于低浓度区域和挖掘区域,IST通过精细土地耕作进行生物修复;高浓度区域通过肥料提供营养,耕作增加氧浓度。

运用该整体技术,该项目在6个月运行期间,约二百余万公斤的原油(150余万公升)通过生物通风被矿化,验收结果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肯定。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有关部门测算表明,运用生物降解整体技术,该项目修复成本相对于其他修复技术而言,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砷污染场地监测式自然衰减研究 获得美国首肯

目前,由于砷的致癌性和毒性,地下水的砷污染受到强烈关注。目前治理技术如抽出处理技术等成本高昂,且通常效果不佳。在美国国防部、环境保护署、能源局等部门的联合“战略环境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和实地调查、分析下,IST开发了一种特定砷的自然衰减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监测式自然衰减法是可以有效治理地下水砷污染场地,并也适用于很多场地的修复,特别适用于许多通过人为添加有机碳(如糖蜜、石油制品等)使自然本底砷得到还原而迁移的场地。

IST 将该技术运用到美国乔治亚州南部某纸浆造纸厂项目,迄今为止,持续监测表明砷羽流仍保持稳定。该项目也是美国承认的第一个用于修复砷的监测式自然衰减法项目。

研发微型气相色谱仪 应用效果显著

创新无止境。为了充分解决污染场地和场地评估修复过程中的工具便利性和获取性,IST又成功研发出微型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污染源中的三氯乙烯。该仪器在改进和优化后,可通过蒸汽入侵对室内空气中三氯乙烯进行检测。

IST开发了微型气相色谱仪嗅探器和自报警器两种模式对三氯乙烯进行现场检测。“嗅探器”模式能够验证污染源评估中的近实时浓度,自动化“报警器”模式主要用于长期暴露浓度评估。

IST 将该工具成功运用到美国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现场进行检测试验。试验运用两种模式成功判定污染实施浓度和浓度变化,并且优于传统的TO-15气体污染检测方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应用效果显著。

“IST突出的技术优势和核心团队成员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十分吸引我们。这也与永清环保一贯坚持的技术创新主线不谋而合。而我们的国内市场、研发实力、自有技术、发展战略对IST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收购完成后,双方密切加强技术合作,将双方技术有机结合,为中国环境修复的全面展开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提供更多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案。”永清集团总裁朱恩惠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编辑:任萌萌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