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9 10:26
来源:启迪桑德环境研究院
习大大发出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号召,引发业内热点,垃圾分类的微信博文铺天盖地。热度过去冷静下来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些老问题:
为什么十多年的分类试点没有做好?
垃圾分类到底该怎样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天天讲垃圾分类,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分类?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本原则,我们希望通过垃圾分类达到两个核心目标:
目标1:回收可再生资源
目标2:不同垃圾分别进行高效处置
社会达成普遍共识但一直是试点的分类方式是“四分法”:
可回收垃圾(塑料瓶、纸箱、印刷品等)
有害垃圾(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对应危废终端处置)
厨余垃圾(也叫湿垃圾,对应厌氧发酵终端处置)
其他垃圾(也叫干垃圾,对应垃圾焚烧等热值利用终端处置)
“四分法”的理想很丰满,但实际现状令人沮丧!
毫无疑问,回收可再生资源是全社会的共识,实际上中国特有的废品回收体系及拾荒大军,使这项工作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但近期受到大宗物品价格下降的冲击,大量低价值的可回收资源又进入了垃圾,而要想把这部分可回收资源重新拿回来,仅靠理想和市场、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或补贴是做不到的。
做好垃圾分类,是不同性质的垃圾分别进行高效处置的前提。有害垃圾产生量极小,社会已经逐步重视暂且按下不表,那么分类工作的核心就是垃圾的干、湿分类,即怎样把厨余湿垃圾分类单独收运成为最大难点和痛点!
由于生活习惯、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国垃圾性状与国外差别很大,可以说中国的垃圾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料也不为过,照搬国外方式肯定不适应。
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是个系统工程,在配套终端处理设施还没有建起来的情况下就强推垃圾干、湿分类,难免尴尬结局!
人人都知道垃圾要分类,但具体该怎样分类恐怕业内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说清楚,这又让普通大众情何以堪?这是否说明全员宣传教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有这样一种垃圾终端干、湿分离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美解决垃圾干、湿分类的难题,你相信吗?
是的,2015年中国确实出现了这样的技术,配合这样的技术还衍生出一种优化创新的垃圾终端干、湿分类模式,感觉中国的垃圾分类具备了弯道超车的能力!
“干垃圾更干、湿垃圾更湿”的新技术:
这种定位于终端的垃圾干、湿分离技术,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垃圾分选技术,通过液压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将湿垃圾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垃圾干、湿分离的效果,可以快速高效地将混合生活垃圾分选为干、湿两部分,分离后的干、湿垃圾性状明显优于源头分类收集的干、湿垃圾。
垃圾终端干、湿分离技术示范工程已经运行一年,生产线简单可靠,每天可以处理原生混合垃圾200吨/日。
由此我们可以保持自然形成的垃圾混合收运模式,将垃圾干、湿分类的任务交给终端工厂去解决,减少社会资源的巨大投入!实际上这也自然形成了一种垃圾分类的“优化三分法”:
可回收垃圾(塑料瓶、纸箱、印刷品等)
有害垃圾(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对应危废终端处置)
混合垃圾(目前的现状,厨余垃圾不必单独收运)
其中的混合垃圾可以在终端处置工厂内通过垃圾终端干、湿分离技术简单快速地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两部分,同样达到了“四分法”的效果,而且干、湿垃圾终端分类效果明显优于源头分类收集的干、湿垃圾,其中:
干垃圾热值是原生垃圾热值的2倍以上,无需巨大垃圾料坑的堆酵降水过程即可直接进入焚烧发电或热解气化处置装置。
湿垃圾成为一种以有机质为主的半泥浆化物料,跟“四分法”中的厨余垃圾相比杂质更少,无需额外的预处理设施即可直接进入厌氧发酵的生物处理装置。
“四分法”的干、湿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全员参与、投入巨大!而立足于终端的垃圾干、湿分离技术的“三分法”只需要维持现有混合收运模式不变,在终端工厂一套分选生产线就可以简单快速进行垃圾的干、湿分类。
垃圾分类结语:
1、 中国的垃圾跟国外有根本的不同,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要鼓励探索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
2、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的制定不能仅集中于分类本身,要兼顾到收运、处置的所有环节。
3、 中国十多年的垃圾分类难尽如人意说明难度之大,我们不应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垃圾分类模式。殊途同归,不管什么样的垃圾分类模式,我们的目标都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的垃圾分类处置新模式。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