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13 14:51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周传斌
近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关于上海厨余垃圾粉碎机(厨余水槽)的一项在研项目,并以《厨余垃圾能否“畅行”至污水厂》进行了报道[1],后经其它多家媒体以“厨房水槽能否成为上海大量生活垃圾的新出路?”为题转载,引发固废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诸多评论。究竟该如何认识这一横跨两大领域的技术路线?其究竟是卓有成效的创新突破,还是旧瓶新酒的问题转换?
为此,E20水网固废网特别联系了一些专家进行百家争鸣和系列报道。此篇为话题系列第一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传斌,敬请关注,欢迎底部留言交流,或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2017年3月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厨余垃圾资源化问题备受关注,而此时报道的“厨余垃圾粉碎机”非常应景的成为一项热点议题。
家庭厨余垃圾粉碎机并不是新生事物。厨余垃圾粉碎机(food waste disposer)研究案例早在1999年就有报道,纽约市环保局在514户城市居民家中安装和测试了厨余垃圾粉碎机。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查询结果显示,该关键词在2004年就曾达到关注顶峰,主要在美国、印度和英国。目前在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销售的国内外厨余垃圾粉碎机品牌有10余个,价格在0.1万元至1万元不等。该设备作为一种家用电器,无疑可以起到清洁厨房的作用,但是其是否可以作为“解决厨余垃圾问题”的出路全面推广?这里还有诸多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首先,厨余垃圾粉碎机是否可以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全面对接?有关报道指出其在管道输送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主要从补充污水碳源的角度)等方面不存在问题[2],但这并不能说明全面推广该设备可以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全面对接。
其一,我国老城区的污水管网部分采用雨污合流制且管线复杂,在暴雨季节会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
其二,大量厨余垃圾破碎残渣将在居住小区的化粪池累积。我国人均排放的粪便量一般在100g/d,且水溶性较好;而人均厨余垃圾产量在160-300g/d,且以难降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水溶性较差,因此化粪池残渣可能会提高数倍。化粪池残渣量的提高不仅会加大环卫部门的清渣工作量,而且会带来沼气安全风险、蟑螂、蚊、蝇等公共环境卫生风险等问题。
其三,厨余垃圾破碎机会加重污水厂除渣和污泥处理单元的负荷。厨余垃圾残渣很难在污水处理周期内完全降解,进而形成大量污泥或泥渣,仍需进一步处理处置。
第二,厨余垃圾粉碎机是否可以完全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厨余垃圾经粉碎后输送到污水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垃圾“收集-转运”阶段的成本。在管道网络正常的前提下,厨余垃圾全程密闭输送,在环境卫生方面相比垃圾车收运也有一定优势,但这并不能说明厨余垃圾粉碎机可以完全解决垃圾问题。
其一,破碎的厨余垃圾经污水厂处理后,大部分残渣转变为污泥仍需进一步处理处置,而我国不少城市的污泥最终又回到了垃圾处理场,并没有实质性解决垃圾问题。其二,厨余垃圾粉碎机不符合国家《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核心要务在于促进资源回收利用,而厨余垃圾破碎直排最终还是一种无害化处置手段,难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功效。其三,有研究表明,从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角度,厨余垃圾原位堆肥、集中堆肥、集中厌氧发酵等传统有机垃圾处理工艺仍优于厨余垃圾粉碎直排处理[3]。经初步测算,同样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购买厨余垃圾粉碎机的投入需16-30亿元(需覆盖约160万户),远高于同等规模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投资。
第三,厨余垃圾粉碎机如何体现污染排放者付费原则?“谁污染、谁付费”是我国工业、生活污染治理征费的基本原则,厨余垃圾粉碎机将固体形态污染转变为液体形态污染,虽然居民冲洗粉碎机的用水仍缴纳污水处理费,但并不能为所有污染排放全面“买单”。虽然目前看起来这是个小问题,但如果大范围推广会给目前的水费、卫生费收费机制带来挑战。例如,装配了粉碎机的家庭是否应该多缴纳污水处理费?是否还应同时减少缴纳卫生费(减少了垃圾清运量)?如果允许家庭将破碎垃圾直排,那么城市农贸市场、超市、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大宗有机垃圾产生单位是否可以将垃圾破碎后纳管排放?如果可以的话应如何缴纳排污费用?
诚如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所述,厨余垃圾粉碎机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尽管其可以作为厨余垃圾清洁处置的选项之一,但也需清醒的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全面推广的技术路线,将其提升为“解决生活垃圾问题新出路”更是为时尚早。除了技术系统的可靠性试验外,厨余垃圾粉碎机还需要更多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和评估,也需要固废、污水、市政、环保等行业的“跨界”研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美国耶鲁大学产业生态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代谢、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开展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联合国UNEP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ste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福特汽车环保奖等科技奖励。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