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环境邱江:固废行业热点分析与思考

时间:2018-08-23 09:50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刘琪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邱江先生在2018(第六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做了名为“固废行业热点分析与思考”的主题分享。


垃圾分类形式火热但实际效微;固废行业竞争加剧,最低中标价频出;债务违约频发,民营环保企业成“重灾区”,新环境下企业如何制定战略、转型发展?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邱江先生在2018(第六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做了名为“固废行业热点分析与思考”的主题分享。

blob.png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邱江先生

以下为邱江现场发言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固废行业除了热点,现在也存在着难点,难点需要用技术、管理等手段加以解决。本次分享主要从垃圾分类、行业竞争、债务违约和转型升级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第一、垃圾分类。

我国垃圾分类起步很早,1995-1999年开始进行酝酿筹备,2000-2009为试点示范期,2020至今为推广示范期。总体来说,垃圾分类既是行业的热点,也是行业的痛点。从公众角度上来说,我国垃圾分类的存在的问题是居民参与度一直偏低,源头分类非常困难。邱江从管理角度和分类模式对垃圾分类的难点做出了分析。

管理方式按照管理范围可分为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三种。三种管理方式的管理范围由小至大。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推行政令、管理公务等方式对企业等进行管理。行业管理是指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通过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和沟通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进行管理,促进行业发展。社会管理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的自治团体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和谐。

blob.png

一直以来,我国使用行政管理或行业管理的角度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但实际上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管理的问题,已经超越了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范畴。因此现仅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垃圾分类问题,事倍功半。应采用社会管理方式来管理垃圾分类问题,跨部门协调并由政府综合管理。

从分类模式来看,垃圾分类可分为社会化分类和专业化分类两种。其中,社会化分类是指主要依靠居民自觉,源头分类;专业化分类是指通过专业的公司辅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专业化分类是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在推行分类当中比较多的采取的方式。如在北京,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垃圾并指导分类;在成都,绿色地球通过推动使用带二维码的垃圾袋,以及垃圾分拣流水线,整个介入垃圾分类过程。两地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blob.png

但是在国外,如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多强调居民源头、自觉的社会化分类。我国现在虽然很多城市在垃圾分类的进程中通过专业化分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分类模式需要逐步推动转变为以社会化分类为主,这样的话,整个垃圾分类的进程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

邱江还再次强调了垃圾分类的目标:分类的首要目标是分流,最终目的是资源化。通过垃圾分类产生分流,将具有资源属性的垃圾分流到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实现再生资源利用。分类不是减量,也不等于减量回收,只是有助于减量回收。

在此可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欧盟强调循环经济以及产业链在整个垃圾回收和资源化方面的作用。在废弃物管理方面,欧盟首先着眼于预防废弃物产生,然后才是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最后是安全处置。同时欧盟还通过循环经济产业法,不仅着眼于垃圾产生的源头,更是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规定产品的原材料里面必须有百分之多少是可以再生的资源。这样可以从更前端,如产品原材料方面,为后面的垃圾资源化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相比于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完善的现状,我国现在虽然垃圾分类的力度很大,但是仅处于垃圾资源化初级阶段,更多地强调垃圾的分类处理,分流进入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部分还很少。从长远来看,我国今后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应当着眼于更高的发展目标,将更多可再生资源分流进入循环经济,即大的循环产业链内。

第二、行业竞争。

近年来,我国垃圾处理中标费一路走低,行业竞争加剧。一方面大部分固废细分领域已经从蓝海进入红海,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环保事业发展势头很猛,环保PPP项目不断走热,无论是行业内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企业,还是外行企业纷纷进入行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存在低价中标导向,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在本地财政收入紧缩、负债高及债偿能力低的条件下,倾向于低价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忽视公司的环境技术、运营维护及合理收益等长期稳定因素。目前这种不合理的低价竞争不仅会损害固废行业的长远的发展利益,对项目今后整个运营维护和长期的安全运行都会带来一些隐患。

12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