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系列三】垃圾分类的目标、原则及评判标准

时间:2018-09-11 13:29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兰亚军

  五、垃圾分类的原则

  如果垃圾分类要可持续的、可复制的做下去,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并且缺一不可。

  第一个原则,成片区。以区或县为单位,在一个区或县的行政区域内先选取若干个居民个小区或公共机构做垃圾分类的试点,而不是在市辖范围内各区县各选几个小区域做试点,不能“遍地撒网”。最好,是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成片做。

  第二个原则,后端决定前端。垃圾分类“四个环节”中,最难的是“一前一后”两个环节,前端分类和后端处理。中间收集、运输相对容易些。而后端处理设施没有建好,或者利用这个“出口”没有打通,前端就不要分,因为分了也没有意义。

  第三个原则,源头分类。垃圾分类一定是要从源头分类,即产生者居民家中或单位中就开始分。现在我国有些地方前端不分类,然后,混合垃圾运到分拣厂后机器分选,并号称纳米、等离子、红外线等“高科技”,这可能有点缘木求鱼了。我国的垃圾成分这么复杂,前端不分类 ,混合垃圾已交叉污染了,还有一个经营成本的问题。

  第四个原则,一定要把厨余垃圾分出来。因为饮食结构的原因,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的量很大,一般在50——65%之间,其二,厨余垃圾如果填里会产生渗滤液,焚烧又会产降低热值,都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分类处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第五个原则,定时定点。定时定点的目的在于,一是美化环境、二是降低垃圾分类的收运成本,三是为下一步的处罚做准备。现在上海在大力推广“定时定点”回收。

  六、垃圾分类好与否的标准

  我国垃圾分类进行了十多年,但到目前为止,垃圾分类做得好与否,却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评判标准。

  许多城市在介绍垃圾分类的成果时,都说自己城市垃圾分类做得好,好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城市主要介绍开了多少次会,写了多少方案,贴了多少海报、搞了多少次活动,花了多少钱,卖了多少垃圾桶,开展了多少个试点。

  最近这两年,垃圾分类“互联+”和“智慧分类”又蔚然成风,很多地方,在介绍垃圾分类的成绩时,多把垃圾分类“互联+”及“智慧分类”提出来。

  而很少有城市介绍说,通过垃圾分类,分出来了多少垃圾,减少了多少垃圾,或者花多少钱分出一吨垃圾?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干了好几年花了几千万元人民币,却只回收了几万吨的再生资源(还不包括厨余垃圾)。按照吨回收成本来计算,每吨高达几千块甚至上万块,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和不可复制的。

  举一个例子, 就像高考,只是说上了多少次课,买了多少本书,晚上学习到几点,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只是过程,关键要看结果——高考成绩。因为试点的目的不明确,很多地方错把过程当结果,把手段当目的。

  关键的问题是,最后发现,推了好几年的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没有明显的“受益者”。这里的“受益”主要经济上的受益。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在忙,忙到最后,大家都很累却没有效果。

  那么,真正评判垃圾分类做得好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有下面三个标准:

  第一,是否有利于生活垃圾可持续无害化、资源化及源头减量。所谓可持续,就是能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这就需要运营成本要低,财政投入不能过大。无害化是基础,资源化是保障,即分出多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和利用,不再进入填埋场,住建部的文件中通过分类资源利用率达到35%。关键是前端源头减量,通过垃圾分类促进或倒逼源头减量,比如:台北每人每日垃圾量由之前的1.12公斤,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到2009年的0.39公斤,减少65%;韩国通过垃圾分类,1995年人均日生产垃圾为2.3公斤,2006年则为0.95公斤,减少58.7%。

  第二,是否有利于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先厘清垃圾的属性,因为垃圾是污染物,首先应该交费;因为分类了,付出劳动,应该有收入,特别是是经济方面的收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之前的混合垃圾的处理费没有收费或没有足额收费,因而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和减量化的收益就体现不出来,这种局面需纠正过来,变成“混合垃圾多收费、分类垃圾少付费”。同时,小区居住环境因垃圾分类而变得整洁干净,提高人居环境美化,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

  第三、是否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的总体投入。垃圾分类开始做时,需要政府适当加大投入,但从长期看、全局看,随着垃圾资源化和源关减量化,减少垃圾的清运费、处理费、延长后端后厂的使用年限,这都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垃圾分类成功,除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外,也会产业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七、垃圾管理的“五个层级”

  先进国家垃圾管理战略,或者说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原则都遵循以下5个层级:

  其一,尽可能不产生垃圾 前面也论述了,垃圾的首要属性是污染物,当然是产生的越少越好。因为一切产品的“最终归宿”就是垃圾,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尽可能的少。

  其二,重复使用 即生产出的产品或商品,尽可能延长其“寿命”,以减少变成垃圾的时限。

  其三,回收利用 产生了垃圾后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其中包括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或厌氧消化处理。

  其四,焚烧处理  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并进行余热利用。

  最后,填埋  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尽可能”的含义就是以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许可为前提,具体地说要考虑市场需求与成本。

  我国生活垃圾管理的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与发达国家的垃圾管理战略是一致的。尽量不要产生,重复使用、资源化利用、终端处理。

  八、小结

  1、重新认识垃圾分类。重新认识和厘清垃圾分类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按规垃圾分类规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2、全生命周期管理。 国家应该改变现在将源头分类和后端处理完全割裂开来的局面,特别是“重后端、轻前端”的思想,后端投入巨大,而前段投入很少的状态。应该把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移到垃圾产生的地方,移到居民家里,甚至是产品设计生产环节,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