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系列六】垃圾分类,社区应是“主战场”

时间:2018-09-11 13:34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兰亚军

  【系列一】写在垃圾分类作战正酣之际:其六大理念和“12345”法则

【系列二】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属性

  【系列三】垃圾分类的目标、原则及评判标准

  【系列四】垃圾分类的难点分析

  【系列五】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市场化改革

前面几篇文章,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写垃圾及垃圾分类本身相关的东西,比如它们的属性、本质、意义及根本出路之类的,还没有涉及到垃圾产生的主体和分类的主体----人。这一篇来谈谈“人”的问题。

  “人”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关键,本质上说,垃圾分类与垃圾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和产生垃圾的“人”息息相关。

  归根结底,生活垃圾分类是“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约束,需要文化的熏陶、市场的激励、法规的惩戒等手段,不仅仅是张贴几张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搞几场宣传活动、设置几个智能垃圾桶或就万事大吉了,要充分体现“人”在分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一、垃圾分类,社区治理是重点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扯的因素很多,但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产业链的建立。即从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的“全产业链”要建立起来,建立起来有两个指标,一是产业链各环节要“打通”,二是整个产业链要能盈利,即有合理的利润。

  第二是,是社区治理。即对每个产生垃圾的”人“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动员。

  从全局和长远来看,产业链的建立相对容易些,只要政策科学、技术得当、模式可行,产业链就可以建立起来。而人,涉及到千家万户,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知识不同、素质不同、意识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要把垃圾分类开展起来,很有难度。重点和难点皆在“人”身上。

  如果说,垃圾分类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那么,社区应是“主战场”。

  其一,从地域来看,产生垃圾的人或单位,都在社区内。

  其二、从垃圾分类的根本目的来看,垃圾分类的根本目是源头减量,尽量少产生垃圾,也是人的问题。

  其三,是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不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以上这些工作,都需要从社区开始做起。无庸讳言,生活分类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资源化”,即将已产生的垃圾分类后处理,还不能直接实现前端减量。但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等,可以促进前端垃圾的减量。同时,也有助于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二、垃圾分类,社区治理是支点

  本质上说,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工程,而社区治理是社会冶理的支点。学习北京、上海、银川的垃圾分类社区冶理的经验,采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网格管理、落实到户”的“4步协同法”的宣传动员模式。

  1、党建引领  一是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等基层建工作之中,二是党员带头做垃圾分类。

  2、志愿服务 组织街道、社区相关NGO组织及志愿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和培训等工作。

  3、网格管理 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工作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4、落实到户  通过“会员制”及“二维码”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动员和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和绿色生活方式。

  三、垃圾分类,社区治理是突破点

  总结垃圾分类这么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社区冶理工作做好了,居民的工作做好了,垃圾分类就成功一大半。

  那现在居民为什么垃圾分类不积极呢?客观地讲,分类比不分类是要麻烦一点。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是“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好分差一个样”,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垃圾分类是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行为,不能完全靠道德和自觉。

  如何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找到其突破点?社会学家认为,引导人的行为有三种方法:一是宣传说教,二是利益诱导,三是制度约束。根据这个理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理”“利”“罚”三个字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第一“理”——讲道理

  “理”,就是讲明道理。首先要把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告诉居民,特别是要讲明垃圾分类与我们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实践证明,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目的以及如何分类等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越高,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就越大,分类效果就越好。

  客观的讲,现在居民的环保意识已有所提高,通过细致的宣传和动员,有30%左右的居民即使不给任何精神或物质奖励也都愿意分类,也就是说部分居民是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和需求的。

  但很多情况是居民在家里进行了分类,环卫工人收运时又混在一起了,这样就容易打击居民的积极性。当然,板子不能打在环卫工人的身上,他们工作也很忙。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产业链”没有建立起来。

  这需要政府或企业采取“从后往前推”的模式,在居民宣传之前,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流程建立建全起来,不能“前端分好类,后端大杂烩”,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

  宣传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靠言传,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还可以融入网络技术,比如微博、微信、视频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宣传的时间也应该是长期的、反复的,可以说是天天讲、月月讲,而不是“运动式”的宣传。

  宣传的内容还要有效实用,不能太空,不能讲到垃圾分类就只说节能、环保、低碳之类,而且讲实实在在的东西。首先要向居民讲清楚,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如何分的问题,以及分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分有什么害处、垃圾的危害等。

  有时候,可以带居民到填埋厂去看,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

  宣传的人群包括全体成员,特别是公务员、学生、党员、老年人等群体,但主要是老年人和小孩他们,是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第二“利”——物质奖励及精神鼓励

  实践证明,根据分类好坏给予不同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这样会有50%左右的居民愿意分类。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

  对于如何才能发动群众,毛泽东同志说了两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毛泽东同志说:

  一是要从利益诱导为主,结合群众看得见的实际的物质利益。

  二是人要加强思想教育,使群众超越眼前的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局限,能够团结起来,为长远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第一条,不可能动员群众,而少了后一条,队伍也无法巩固,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12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