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9 09:2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程云
从国家顶层设计到部委政策文件,频频透露国家支持传统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决心和恒心,也传达出以往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靠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增长的难以为继,必须谋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
当前,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国企业竞争、 环保要求苛刻的压力, 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成为一个大问题。《中国制造 2025》也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前不久,工信部印发《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绿色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
从国家顶层设计到部委政策文件,频频透露国家支持传统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决心和恒心,也传达出以往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靠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增长的难以为继,必须谋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
产能淘汰+环保督察,全国多个省市开展绿色化转型布局
不可否认,以往由于监管不严、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不少企业从环境违法行为中获利,绿色转型意愿不强烈,伴随着环保督察利剑行动和淘汰落后产能双重高压,一大批企业因高污染、高排放,被限产、停产、查处,很多没有查到的企业在威慑之下主动整改,倒逼它们不得不转型升级,向绿色要效率。
真可谓,前有淘汰落后产能,后有“环保督察”,这股“绿色转型升级风暴”似乎没有停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努力推动相关产业从“黑色向绿色、高碳向低碳、制造向创造”转变,绿色发展思想意识也在转变,频频出台工业企业绿色化转型指导意见。
2016年10月,河北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坚持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石化、建材、消费品工业等传统产业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迈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作为钢铁之都的邯郸市,同时又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的重要城市,更是面临转型的重压。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环境压力极大,需要在污染治理中突围。多重压力下,邯郸市政府很快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邯郸钢铁企业的环保理念也实现了“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
2017年3月,《安徽省“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出台,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升级,并组织实施长江、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内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重点水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
2017年6月,河南人民政府一方面在淘汰过剩产能,取缔僵尸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并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化改造由重点骨干企业向多领域、全行业拓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6年降低18%,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
梳理许多省市的工业绿化发展规划意见,各有千秋,但无疑都在产能过剩和绿色转型升级做“文章” ,对于钢铁、电解铝等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通过兼并重组,进行逐步化解;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紧紧围绕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加强生产工艺优化及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水平。
不再劣币驱良币,环保督察正面激励显现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环保倒逼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强身健体”,越来越多的地方学会“算环保收益账”。比如,河北文安县停产整改7000多家人造板企业,整合后的200家企业全部达到标准,企业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产值、纳税却实现翻番。这样的环保“账本”表明,环保督察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保卫战,也是一场绿色转型升级的保卫战。
浙江省抓住中央环保督察有利时机,推动全省各地有序开展建材、卫浴、印染等特色产业综合整治和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做精传统产业和优势企业,增强行业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亦是如此,过去不重视环保、靠偷排偷放、低价恶性竞争抢占市场的他们,正在品尝急功近利的苦果;那些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坚持将环保作为发展先决条件的地区,则开始收获“绿色红利”。
据人民网报道,广东揭阳正是一个例子。揭阳最多时曾有600多家作坊式电镀企业,污水直接排往农田、河流甚至打井灌入地底,造成严重污染。意识到高污染危害的企业家,在政策引导下成立了金属企业联合会,创办了全国首家由行业协会主导建设的产业园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把全市电镀及相关配套企业整合成37家入园生产,通过引进技术、集中处理实现了“零排放”。这一过程中,企业付出了很高的技术改造成本,产品也遭遇同行业的低价竞争。但环保越抓越严,偷排偷放的污染企业无法生产,而生态城的企业则不受影响,实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民营企业从环保督查中“凤凰涅槃”获利的事例很多。
据第一财经报道,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的有色金属加工和保温建材两个产业,多年来一直是该县支柱产业。三个多月的整治,大城县共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1968家。不符合环保政策的小企业、小作坊全部被打掉,保留下来的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整改到位,污染排放高和“脏乱差”的企业基本“清零”。
有色金属加工和保温建材两个产业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安装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华美玻璃棉、翔达岩棉、首铝铝业等企业甩掉“旧包袱”,焕发“新活力”。特别是保温建材产业,在同步开展环保治理的情况下,打掉低端企业,为品牌企业空出市场空间,2017年市场行情好于往年,标杆企业订单不断,产品销量明显提高,也行业税收的增长,仅2017年1-6月份税收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35.4%。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