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吴晓华: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时间:2018-10-17 09:5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中国制造2025》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传统制造业如何绿色升级?如何全面推行工业绿色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晓华在2018首届邯郸绿色发展论坛上分析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image.png

吴晓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对绿色发展概念的认识

绿色发展是当下热议的词汇,什么是绿色发展?吴晓华介绍了对绿色发展概念的认识。

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是减量化发展,在一切生产和生活中减少物质消耗,尽量减少对自然界的一次扰动;绿色发展是高效率发展,实现物质资源的精细化利用,满足合理需求最大化;绿色发展是低排放发展,实现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精细化控制,负面影响最小化。

绿色发展是创新型发展,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绿色发展是人本型发展,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内最大、优质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晓华认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发展要解决两大生态问题。

一是国内环境污染防治。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大教训的就是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特别是大气、水、土壤等全方位高强度的污染,亟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绿色制造,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二是国际碳减排压力。我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在国际碳减排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我国于200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经济体,2017年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8%,实现承诺的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任务依然艰巨。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如何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吴晓华阐述了以下十大发展路径。

一、以绿色技术为导向,构建工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

新制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集群式技术创新和扩散应用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高效利用为支撑,推进新工业革命。

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电子商务、分享经济、工业互联网、在线学习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0.62%。

二、以绿色消费为引领,增强工业绿色发展的基本动力

新消费:消费从生态有机食品向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绿色家电、电动汽车等迅速扩展,加大消费端财政补贴,推进消费绿色化的消费革命。

新风尚:推动公共机构率先使用推广绿色产品,带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

三、以绿色治理为抓手,重构工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新企业:首份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CGGI)(2018.09.20):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在绿色公益等外部性绿色活动中表现较好,社会责任感和包容性较强;在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改善也有一定进展;在绿色治理机制和架构顶层设计方面较为薄弱,亟待提升。

新规则:坚持由行政治理向经济治理转型的改革路径,推动公司治理从“事件推动”转向“规则引领” 。

四、以绿色能源为支撑,提供工业发展的清洁“血液”

新能源:正确认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将煤炭的清洁开采利用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着力解决消纳问题,加快从增量替代到存量替代。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制造业能效水平。

新电网:科学布局有序推进跨区域电网建设,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

五、以绿色园区为载体,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新园区:以“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七大任务为抓手,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绿色园区,强化企业内部、企业间、产业间的物质能量耦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新供应:形成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环节的绿色供应体系。

六、以绿色金融为重点,建立与工业绿色发展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新平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脱虚向实”,处理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关系,解决好制造业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建立金融与制造业新的平衡关系。(剔除金融业、影视、互联网、体育等行业,沪深两市大致属于实体企业的3338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筹资现金流入7.3万亿元,股权和债权融资1.1万亿元,约占15%,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金融: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做好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七、以绿色财税为突破,提供工业转型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