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贵州:加快发展垃圾发电 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附重点任务)

时间:2018-12-26 11:03

来源:贵州人民政府

(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千企改造”工程为载体、“万企融合”行动为抓手,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提升融合应用的广度、深度、精度。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鼓励工业企业登云用云,促进企业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支持企业基于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开展关键生产工序和先进制造工艺的集成应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支持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企业进行实质性贯标。

四、重点任务

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明确重点、高端定位、精准发力,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向创新链高端转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基础能源产业。

围绕构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推动煤炭、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生物质能源、浅层地热能等基础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加快煤炭转型升级,推进先进产能培育释放,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提升,推动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生物质能源、浅层地热能等开发利用,大力夯实基础能源生产供应能力。到2020年,基础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到2022年,基础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1.加快先进产能培育释放。严守规模、技术、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推动煤矿改造提升和大中型煤矿建设,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安全水平高、有带动性的矿井。2020年前,力争实施改造提升和建设大中型煤矿117处,涉及产能6400万吨/年。引导生产矿井开展抽采掘接续,提升矿井生产时间和产能利用率。在有条件的煤矿积极推进露天开采试点,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妥善解决煤矿涉法涉诉与生态保护红线及各类重点保护区重叠的问题。

2.加快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提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煤炭行业智能化与机械化改造,建设一批采掘机械化、协同控制智能化井群及一体化控制智能矿井,到2020年全省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96%,辅助系统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覆盖率均达到100%。

3.加快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按照“先抽后建、先抽后掘、先抽后采”原则,加快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示范县(区)、开发基地及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开采利用。积极开展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原煤洗选率和洗选水平,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

4.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去产能工作由总量去产能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转变,坚决清理“僵尸企业”,重点加快长期停产停建且不具备恢复生产建设条件煤矿的退出步伐,对产能30万吨/年以下煤矿进行有序引导,依法依规关闭一批、产能置换退出一批、改造升级淘汰一批。

5.加快页岩气开发利用。以“黔北区、黔西北区、黔西南区”为重点,优选一批页岩气有利区和富集区,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商业化利用。

6.推广浅层地热能的应用。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在安全稳定、环境友好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二)清洁高效电力产业。

以夯实巩固发电能力为基础,以优化提升电力供给结构为导向,深入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优化水电发展,有序发展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加快构建生产运行稳、保障能力强、综合效益优的电力供给体系。到2020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达到1650亿元。到2022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全省电力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其中火电3420万千瓦、水电2280万千瓦、风电900万千瓦、光伏发电35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50万千瓦。

1.高效发展火电。加快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依法依规淘汰关停经改造后仍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确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非W火焰锅炉和非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优先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大型燃煤机组项目,积极稳妥推进低热值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现役机组改造升级,综合采取技改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快提升煤电产业清洁高效发展水平。

2.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健康有序发展风电,处理好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风能资源普查及评价,积极推广低风速风机和智能风机项目,培育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企业。有序推进太阳能发电多元化发展,支持利用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大型楼宇建筑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乌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不断提升水能利用率。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垃圾发电,大力引进先进项目和技术,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水平。

3.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巩固提升“三横一中心”“五交两直”500千伏输送电能力,形成省内有支撑、省外有通道的电网架构体系。持续深入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建成满足同步小康需求的农村电网,形成覆盖全省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逐步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开发利用,支持分布式能源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及服务能力。

4.切实提升电力供给效益。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强化区域用电保障,以电力市场化交易为主抓手,加快探索建立电力现货交易机制,积极开展水电火电发电权交易,推进需求侧管理,开展分时电价试点,启动分布式储能电源点建设。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积极落实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电企业消纳责任,切实提升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生态效益。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