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0 11:35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郭香莲
作为我国垃圾发电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浙能锦江环境拥有二十多年的WTE运营经验。在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中,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田分享了浙能锦江环境的发展历程、垃圾分类的实施、垃圾分类的影响,以及对垃圾分类后垃圾电厂发展的思考。
刘 田
浙能锦江环境是我国垃圾发电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1998年,浙能锦江环境建立了第一个垃圾焚烧厂;2016年,浙能锦江环境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截至2019年9月30日,浙能锦江环境在我国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拥有21个已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个垃圾资源化项目,垃圾日处理能力逾30,000吨。除了深耕国内市场,在国外市场,浙能锦江环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全球化布局,并已于印度、巴西、新加坡、印尼及德国建立业务,重点打造高标准海外标杆项目。
实行过程:时刻已到 势不可挡
一直以来,垃圾分类政策都颇受争议。事实上,垃圾分类早已开始实施,但实施难度较大。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使得垃圾分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2019年7月1 日起正式实施,号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政策全面实行的时刻已到来,且势不可当。自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政策后,全国46个城市都已分别作为试点城市。据了解,2022年,所有的地级市也将有一个试点。而到2025年,所有地级市都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实行影响:两大影响 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垃圾分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对垃圾电厂的影响,以及对行业的影响两方面。
第一,对垃圾电厂的影响。垃圾分类对垃圾电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入场量减少、质量提高、排放难度下降。
入场量减少。根据2019年8月底上海垃圾分类情况,自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相比2018年底,上海每天湿垃圾增加5200吨、干垃圾减少5446吨。上海实际焚烧、填埋处理垃圾量约下降26%左右。
质量提高。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垃圾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入炉垃圾热值提高、渗滤
液产生量降低、垃圾组分发生变化。
入炉垃圾热值的提高需要降低垃圾湿度。湿垃圾由于含水量较高,与其它垃圾混合后,会形成难闻和难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电厂运行中最头疼的问题,如果前端进行了湿垃圾分离,对垃圾电厂将比较有利。数据测算表明,入炉热值提升,入厂垃圾中湿垃圾比例大幅下降,将会提升垃圾的平均热值。入厂垃圾每减少1pct,吨上网电量约提升3.5kWh。湿垃圾占比低于30%,垃圾热值可提升至2000大卡以上。如果渗滤液没有被分离即进入锅炉,还需要把它变成无害的水排放出来,有些地方甚至要求零排放,这对垃圾电厂的节能及产出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垃圾分类后提升入炉热值
入厂垃圾中湿垃圾比例下降将降低渗滤液的产生量,并减少垃圾的堆酵时间。目前,垃圾电厂渗滤液产生量在20%-30%,垃圾进场量减少20%,渗滤液产生量将降低19%,渗滤液处置设施的运行负荷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浙能锦江环境对已运行项目的垃圾电厂积极应对渗滤液量和组分变化对生化、物化系统带来的影响,提高运行稳定性;对新建、扩建的垃圾电厂则将垃圾分类对渗滤液、垃圾库带来的影响考虑进工艺设计,降低电厂初始投资。
编辑:郭香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