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焚烧二十年(上篇):国产化突围与市场化的震荡

时间:2020-08-03 09:19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谷林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认为,环境产业是帮助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千年大计的主体,环境企业是环境发展的主体,正是众多环境企业一起书写了环境产业发展的历史。本文将以这些年来,固废领域领域企业为线索,以斑窥豹,梳理下垃圾焚烧产业的发展。

目录

一、发轫:国产化突围

二、发展:市场化的激荡

光大国际:王者崛起

区域企业:坚守与梦想

三、进击:资本狂飙

并购的风口

资本的诱惑

低价的迷失

蓝色的救赎

领军企业出海记

四、未来:后垃圾分类时代

结语

发轫:国产化突围

初期的垃圾焚烧市场,主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价格高昂。为了降低成本,以及更适应国内垃圾成分,提高焚烧效率,很多国内的先行企业在吸收、消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了自己的国产化之路,为后来垃圾焚烧在全面市场化阶段的快速发展打下了根基。

1985年,深圳,清水河区域。深圳市与日本三菱重工签订合同,在此开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成套引进日本三菱重工两套垃圾焚烧装备,采用西德马丁式炉排,专门焚烧处理深圳罗湖、福田的生活垃圾。项目最终成为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为我国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打下基础。深圳也成为我国垃圾焚烧的发轫之地,并汇聚了行业三大领军企业——光大国际、绿色动力和深圳能源。

那个年代,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开始成为一大环保难题。垃圾焚烧在国外发展近百年,因其具有占地少、处理高效等优势,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方式之一,开始被引进中国。

那时,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刚开始起步,焚烧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外国设备价格昂贵,投入成本巨大,同时因为外国垃圾成分与国内的不同,并不特别适应国内的垃圾特性,为了降低成本,更适应我国的垃圾国情,提高处理效率,国内开始涌现出一批企事业单位,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研发适合国情、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垃圾技术、工艺及设备,硬生生地创出了一条国产化突围之路,并最终大获成功。

在清水河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国内企业就已经开始了在外国技术和设备基础上的国产化研究和改造。随后,以无锡锅炉厂(即后来的华光锅炉)和杭锅集团为代表的我国锅炉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加入到这一国产化大潮之中。

无锡锅炉厂是我国锅炉行业五强之一,1990年即开始对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两种形式的垃圾焚烧锅炉进行国产化研制与开发。后于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

当时,垃圾焚烧主要存在炉排炉技术和流化床技术。炉排炉技术相对成熟,对预处理要求低,产生的飞灰较少,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成为技术和设备引进的主流;流化床技术相比炉排炉技术,初始投资较低,燃烧和加热效率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1997年,从纺织工业转型垃圾焚烧的杭州锦江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锦江环保能源技术开发中心”,该中心成为浙江省最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开发、研究、运用与产业化运行的机构。1998年,双方联合研发的第一台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在杭州余杭投运,余杭锦江热电厂(改造项目)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一自有技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炉排炉技术在国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并与流化床技术的另一支代表中科通用一起扛起了流化床垃圾焚烧与炉排炉焚烧分庭抗礼的局面。

对于当年的创新选择,时任杭州锦江总经理王元珞对中国固废网介绍:最早,锦江想引进美国技术,但由于投资额大而放弃。“在技术选择上有过很多考虑。第一,电力局是一个企业,不可能给很高的电价,垃圾发电厂一定不能依赖于高电价生存;第二,政府财政困难,不可能拿出高额垃圾处置补贴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国产化技术。”

2007年,锦江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优秀专利奖,这是生活垃圾发电技术第一个国家奖。自此以后,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发展和系统完善进程非常快,并在国内很多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及应用。杭州锦江也一度成为国内运营垃圾焚烧项目最多的企业,自2011年起连续9年入选“中国固废领域年度十大影响力”榜单。

2016年8月,杭州锦江环保版块锦江环境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完成了资本化与国际化的华丽转身。上市后的锦江环境在自己拥有专利的流化床技术之外,也开始探索与炉排炉企业的合作,实现两手抓。

而北京中科通用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坎坷,不得已在2010到2014年间将100%股权转让给了盛运环保。未料得盛运环保因为经营不力,数年挣扎,最终负债50亿,在2020年6月,面临退市命运。

在国产流化床技术拼力突围的另一边,是以三峰环境、绿色动力、光大国际、康恒环境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对炉排炉技术的学习、吸收和转化之路。

1998年,百年名企重庆钢铁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出资成立三峰环境,进入环保领域,定位于从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1999年,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重庆钢铁集团三峰环境公司牵头组建了垃圾焚烧炉成套装备国产化生产基地。从2000年开始,三峰环境团队便与多家世界顶尖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公司洽谈技术转让。最终敲定了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之后阿尔斯通被全球市场技术运用占有率第一名的行业技术大佬德国马丁公司收购。

三峰环境成功引进德国马丁的SITY2000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后,对焚烧炉、锅炉、烟气净化和自动控制四大部分在内的全套德国马丁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垃圾特点,在炉排炉垃圾焚烧和烟气净化全套技术上率先实现国产化。这种技术适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烟气排放控制不仅达到我国的环保要求,而且达到欧洲现行环保标准。

2005年3月28日,三峰公司等6家股东投建的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个以BOT方式运作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成为西南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电厂,在中国首次采用具有领先水平的国产化炉排后,就将技术设备出口到美国、德国等国家。2007年,三峰环境与世界垃圾焚烧巨头美国卡万塔成立合资公司,卡万塔开拓市场和运营管理的经验使得三峰环境的市场化机制变得更加灵活。此后三峰环境的战略方向从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建设,转为以垃圾发电厂BOT业务为重点,并进入迅猛发展期,连续多年入围固废领域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

就在三峰不断创新、快速发展的同时,杭州新世纪能源、绿色动力、光大国际和康恒环境等企业也在自主创新的国产化道路上奋力前行:

2000年,杭州锅炉集团、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等共同投资组建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从创立之初就开始了自己的国产化研发,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环保装备国家级科研项目,成为国内垃圾焚烧处理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研发排头兵、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依托单位。2016年成为上海老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的设备供货商。

绿色动力,2000年成立,2005年被北京国资控股后,开始了混合所有制发展历程。2006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7年入选住建部推荐使用的行业核心技术。

光大国际,以央企之身,于2003年开始转型做环保,以“引进技术+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的技术发展路径,于2009年最终研发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8年,龙吉生博士回国创立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引进VonRoll-日立造船机械炉排垃圾焚烧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2013年,该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

这一时期,中国的垃圾焚烧,以强大的发展动力,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关键技术与设备,最终实现了国产技术和设备研发的探索与应用,奠定了垃圾焚烧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并利用国产化的成本优势,以及对垃圾成分的适应性,成功地打入以东南亚为主的国际市场。这些先行企业也最终成为我国垃圾焚烧产业的领军者,均先后入选了“中国固废领域年度企业”。

发展:市场化的激荡

2000年,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成套设备列入目录,拉开了国家鼓励生活垃圾采取焚烧发电处理方式的序幕;

2002年底,建设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以特许经营制度吸收社会资金(包括外商投资)投资和建设市政公用行业,以解决当时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拉开了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03年,后来也成为中国环境产业的元年。

按照傅涛《中国环境导论》的论述, 2003年,也是中国环境产业1.0时代的开端之年。在1.0时代之前,环境产业尚处于孕育阶段,这个时期的环保产业主要由政府采购环保装备和环保工程。随着特许经营政策和垃圾焚烧发电模式的推动,以及国产化的突破,垃圾焚烧市场开始向由企业为主导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市场化环境服务模式转变,环境产业时代正式开启。

在这个市场化前期,国产化成效显著,一些先行者因此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随着后续资本时代的到来,即将开始高歌猛进的发展之路。

光大国际:王者崛起

2003年,距离深圳清水河项目开建已经将近20年,国内的垃圾焚烧市场也已经初具雏形——最早的一批垃圾焚烧企业先后进场,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绿色动力、粤丰环保、泰达环保等均已成立;杭州锦江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已经投产,走向全国;金州集团接手高安屯垃圾焚烧项目;三峰环境与外国实现合作,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深能环保在深圳的南山项目开建;华光锅炉完成股份制改造。威立雅拿下了上海江桥垃圾焚烧项目20年的营运维修合同……

这一年,央企光大集团开始转型进入环保市场,在深圳设立子公司作为拓展国内环保市场的平台。

光大集团是中央管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光大国际是光大集团的旗舰公司,业务涉及木材、房地产、路桥、贸易、物业管理等。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光大国际出现了严重亏损,濒临破产,亟需转型。经过两年的摸索,光大国际将目光锁定环保产业,认为这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并确定了三大主业:垃圾发电、环保水务处理和新能源。

但由于缺乏环保节能方面的相关技术和市场积累,光大国际很难从市场上拿到项目,参加项目投标也屡屡碰壁,直到与苏州市政府签订垃圾发电项目BOT协议,光大国际在环保产业的发展才出现了转机。这是光大国际第一个垃圾焚烧项目,也是我国最早的千吨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之一,后来也成为光大国际的标志性项目。从苏州项目开始,光大国际就着力于进口炉排炉的本地化技术改造,并自主研发炉排炉。

2006年,光大国际成立研发团队,自主研制核心装备。最终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技术体系,自主研发750吨/日以及850吨/日的炉排炉连续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自主研发的5个不同型号的炉排炉系列产品获欧盟“CE”产品认证,成功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回想那时,时任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形容:“光大国际的转型,是一个再创业的过程”。

在转型过程中,光大国际创建了独特的盈利模式,即项目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都由光大国际进行一体化运作,并在做出成绩、赢得口碑后,再将业务延展至其他领域。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介绍,在国家鼓励市场化探索之后,这种集约发展、产业链条短的模式,更好地适应了光大国际国企性质的市场化运作,为光大国际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利润空间。之后几年努力,光大国际累计筹集了66亿元资金,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实施了26个垃圾发电项目,并得到亚投行贷款支持,共同在中国建设城市垃圾发电厂。

而那期间,国际及国内形势的变化,也给了光大国际问鼎冠军提供了契机:

上世纪末世界环境巨头威立雅就已经进军国内,并在2003年获得了上海江桥垃圾发电厂20年的特许运营订单,并在后来陆续拿下了李坑垃圾发电项目等重要业绩。另一巨头苏伊士也从本世纪初就与上海环境集团合资,并与太古合资开发了中国最大的危险废物焚烧厂。美籍华人蒋超创立的金州环境正在国内如日中天,也已经开始参与日后的行业标杆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项目。

一定程度上,这些行业巨头和领先者,都是光大国际称王之路不可忽视的强劲对手。实际上,在2009-2010最初的两届固废领域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中,威立雅连续夺冠,在固废处理领域实力超群,但一则它们在主业并非垃圾焚烧,二则随着2007年威立雅高溢价收购兰州供水公司的事件引发全社会关注,国家也开始重新审视与外资的合作,三则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外资企业有一定影响,金州环境也正是遭遇那次危机,从顶峰猝然跌落,很多项目被迫转手,而光大国际也是其中一些项目的受益人。

外部形势利好,加上自身的努力与创新,2011年,光大国际第一次夺取中国固废领域年度十大影响力冠军席位。自2003年以来,光大国际已经从一家泛公用行业投资公司聚焦为一家以环保基建投资为主,包括建设运营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环保工程、环保科技等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垃圾焚烧领域的行业龙头,此后连续9年蝉联十大年度影响力企业冠军。

随着国内垃圾处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光大国际放眼国际市场,先后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了两期贷款协议共四亿美金,向亚洲市场输出设备、管理及技术经验。2016年开始,全面启动自身的国际化,并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积极尝试“走出去”,开拓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2016年6月,光大国际宣布收购波兰领先的固废处理公司NOVAGO,首度涉足欧洲的固废处理行业。7月中标越南首个高标准垃圾发电项目芹苴项目,正式进军东南亚市场……

2017年,光大国际形成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环保科技、装备制造、国际业务六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局面。2018年,组建生态资源板块,主要从事环境服务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业务。

截至2019年底,光大国际7大业务板块齐头发展,业务布局已拓展至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遍及187个地区,远至德国、波兰及越南。已落实环保项目399个,涉及总投资约人民币1238.01亿元。2020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光大国际共中标13个垃圾焚烧项目,涉及总金额超64.56亿元。目前公司旗下共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44个,设计处理能力12.32万吨/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两年位居国内一百多家涉环保上市企业之首,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以及中国最具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

2020年7月8日,光大国际国产首台(套)1000吨/日炉排下线仪式在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厂区隆重举行,不仅是国产首台,也是世界容量最大的焚烧炉排。标志着光大国际的研发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7月15日,光大国际计划改名为光大环境,旨在更直观地反映公司的业务范畴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未来,光大国际行政总裁王天义强调:“在环保行业已经十七年,光大国际已经形成了以垃圾发电为主体、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核心、新兴业务争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0年,光大国际将聚焦‘环境、资源、能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八大业务板块,形成大环保的系统性产业格局,缔造以光大国际为主轴的环保及延伸产业生态圈。”

区域龙头:坚守与梦想

与光大国际一开始就定位于全国市场不同,在垃圾焚烧市场前期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则因为出身背景等因素,一开始主要专注于区域市场,如上海环境、深能环保、泰达环保、粤丰环保、瀚蓝环境等,成为市场领先者和区域王者。在市场日益成熟和自身积累足够之后,才开始寻求全国范围内的开拓与发展,均连续数年入围中国固废市场年度企业。

比如今年7月(2020年)刚通过创业板IPO申请的圣元环保,1997年成立,2006年在福建南安启动了其第一个垃圾焚烧项目,后来吸收深圳国资委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最后发展成为福建省垃圾焚烧发电与污水处理行业最大的综合运营商。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2000年由深圳市第一家上市的公用事业股份公司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设立。花了两年的时间,对市场、技术、设备、建设、管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战略性定位,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的“三高”标准,这成为后来深能环保的基础动力。

2003年后,深能环保先后建成深圳南山、盐田、宝安一期垃圾发电厂,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管理水平,在国内率先将电力系统严格的运营管理体系借鉴到垃圾焚烧处理发电生产管理中,并优化改进为适合垃圾焚烧处理、具有“深能环保”特色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多项指标雄踞国内同业中第一,创下全球垃圾焚烧发电厂长周期运行记录。几个项目的建设运营标准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污染物排放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欧盟2000标准。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金质奖,是国优奖成立34年来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第一个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得以与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截流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工程共享殊荣。

截至2019年底,深能环保垃圾处理项目总规模(含筹建)为60980吨/日。已投运项目规模为25600吨/日,垃圾处理规模占深圳生活垃圾清运量比例将达到90%以上。深能环保扎根深圳一隅,成为深圳市最为信赖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服务提供商,帮助深圳率先实现了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凭借着三高品质,目前深能环保的名气早已超越深圳,响彻全国。深能环保也在坚守深圳基本盘的基础上,进入浙江、河北、贵州、广西、安徽、福建、甘肃等区域市场,其中在河北一地就拿下了威县、任丘、平乡、阜平等多处项目。

未来,深能环保将继续加强纵向布局,向上游中转、运输、分类全过程产业板块延伸,积极推动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生产运营全流程核心关键技术的整合。横向布局向污泥、餐厨、生物质、危废、绿化垃圾、大件垃圾等领域进军,构建高效协同、均衡发展的环保产业板块。

其中,其正在建设的东部环保电厂等三个新项目将以全球最高环保标准,计划集“生产+办公+生活+教育+旅游”四位为一体,实现由“产业链终端”向“实现垃圾处理一体化”转变、由“普通固废处理”向“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转变等六大转变,开创全新模式,打造世界领先、面向未来的近零排放蓝色环保电厂。

2004年,在上海国资委批复和上海市容环卫局的领导下,上海环境集团正式成立,主要业务是延续市容环卫行业工作,同时延续和扩展了在生活垃圾末端的卫生填埋和焚烧方面业务,并于2005年年初,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千吨级的垃圾焚烧厂------上海江桥垃圾焚烧厂,日处理垃圾1500吨;2005年年底,走出上海,获取第一个外部项目------我国生活垃圾领域最早的BOT项目之一成都洛带生活垃圾焚烧厂,引领国内垃圾市场发展。

在机制创新方面,上海环境集团积极向世界学习、加强对外合作,先后以合资及股权转让的方式,与金州控股集团和威立雅进行合作。2010年,引入美国惠民公司作为战略合资者,2014年,惠民公司退出中国后,上海环境集团收回股权。

在内部,上海环境集团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成为上海城投总公司旗下城投控股的子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而后通过吸收合并阳晨B,2017年3月,正式在上海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从一家传统的环卫企业,到一家以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为主业的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环境的行业地位逐步稳固。根据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的数据统计, 2018年上海市的生活垃圾日处置能力1.88万吨,上海环境生活垃圾日处置能力1.43万吨,约占总处理能力的近80%。

目前的上海环境立足上海、抓住长三角、面向全国,积极拓展。以生活垃圾处理和市政污水处理为两大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和固废资源化(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四个新兴业务领域。未来,上海环境将在“2+4”业务战略的基础上,确保发展为“3+3”,并尽力向“4+2”业务格局发展。

泰达环保2001年底由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共同投资设立,立足天津。2003年,由其投建的华北最早的垃圾焚烧厂——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厂正式投运。

2008年,泰达环保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的以公司名命名的社会责任型指数——泰达环保指数,为是时的全球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衡量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晴雨表。目前,在天津之外,泰达环保已经进入辽宁、江苏、安徽、河北、山东等省市的大连、扬州、高邮、黄山、冀州、安丘等地市场。

2003年,广东省最大的民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粤丰环保成立,开始了在东莞的垃圾焚烧之路:横沥项目一期工程于2005年9月建成投运,日处理垃圾1200/吨。2017年三期投入试运行,日处理生活垃圾5400吨。东莞项目成功后在广东省内不同地区开拓市场。2014 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15 年收购广西省来宾市项目,开始布局全国。通过自身发展,以及项目收购和企业并购等方式,进入广西、贵州、江西、和四川等市场。2017年,引入上海实业控股作为策略性股东,与广东粤财成立投资基金。2018年,收购庄臣41%股权以及东莞绿嘉100%股权。2019年,携手上实环境及中国宝武集团于上海市投资、建设及运营宝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启了广东之外,进行产业纵深拓展的新历程。截至2019年年度公告前,粤丰环保共有 30 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2 个已投运,其他18个正按计划进行。营运中,已签订和已公布的每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45640吨。

2008年,广环投集团成立,是广州市政府直属的全资国有企业,引进丹麦伟伦垃圾焚烧技术,同时自研顺推式机械炉排炉。承担了广州市中心城区100%、全市绝大多数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同时业务辐射上海、浙江、山东等地。

与以上几家一开始就在垃圾焚烧或固废领域不同的是,瀚蓝环境一开始是以水处理为主业,主要参与广东南海市原水、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2006年受政府邀请,开始涉足垃圾焚烧领域,在现任总裁金铎的带领下,成功地打造出“南海模式”。后以并购手段,快速走向全国,业务区域扩展至福建、湖北、贵州、河北、辽宁等全国7个省市,成为中国“综合环境服务领跑者”,进入垃圾焚烧行业第一梯队。

这些企业作为立足区域然后全国发展的代表,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国的垃圾焚烧市场在点状逐步成熟,由点及面,与一开始就纵横全国的企业形成互补,并在资本时代一起同场竞争,共同铸就了我国垃圾焚烧产业的蓬勃景象。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