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2 17:32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晓佳
自去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启垃圾强制分类后,有关垃圾分类的话题被更广泛的关注起来。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主要为“三分”及“四分”两种模式,而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将厨余垃圾单独分出,厨余垃圾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垃圾分类在全国陆续落地执行后,厨余垃圾处理逐步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8月10日,在“2020(第八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彩斌以“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题,分享了中持绿色在厨余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探索。
李彩斌
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已经从14800万吨增长到21500.5万吨。对比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2015年、2016年左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率分别达到了71%和76%。
在生活垃圾中,到底有多少是厨余垃圾呢?李彩斌指出,生活垃圾中有59.3%都是餐厨或者厨余垃圾。其余是塑料、纸类、玻璃、木材、金属等。
从上图可以看出餐饮垃圾及餐厨垃圾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餐饮垃圾中的有机质含量最高,超过了80%。李彩斌强调,这其中,要重点关注下蛋白质、脂肪等指标。从图中可以看出,仅看蛋白质的指标,餐饮垃圾的含量更好。
在综合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基础上,李彩斌介绍了MBT处理技术,MBT处理技术包括机械和生物处理两个部分,它可以独立地完成垃圾处理,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技术、填埋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垃圾的处理。
李彩斌首先从能量分析的角度提到,在垃圾分类前,通过MBT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发电可以达到290Kw.h/t。垃圾实现分类后,加权平均产能可以达到517Kw.h/t,其中有40%是干垃圾,经过焚烧,发电550Kw.h/t。60%是湿垃圾,可以产气90m3/t,合热值可以达到495Kw.h/t。
MBT处理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好做到有害物质的去除、产生天然气和有机肥,同时能做到环境友好,无恶臭,没有二噁英产生,并且能保证高回收利用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修订了《有机肥料》(NY525-2012)农业行业标准,并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提到,商品有机肥料生产使用的原料按文件中的目录分类管理,其中评估类原料需经过安全性评价后才能用于商品有机肥料生产。其中,餐厨废弃物作为评估类原料被列入。
李彩斌强调,这个标准将给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带来利好。此前,农业部有明确规定,只有动植物的尸体或者是植物秸秆以及加工产生的废弃物,才可以称之为商品有机肥。这一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打破了以往餐厨垃圾只能打擦边球的状态,也给行业技术的探索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DANAS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的研发
中持绿色是中持环保旗下专业从事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与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先进的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加工为高品质功能肥料,并回收生物质能,建立良性城乡物质循环,重构城乡区域环境、农业和能源要素。
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一直是中持绿色坚持的事情。李彩斌也有着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他介绍,湿式厌氧技术,具有流动性好,传质传热快;流动性好,接种效率高;容易输送等优点,但其预处理要求高,不能有杂质;反应器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沼液产生量大,沼渣含水率高;系统加热自用气能耗高,自得气率低;泵类传输设备磨损严重,易损坏。
相较而言,干式厌氧技术反应器体积小,节省占地面积;系统加热自用气耗能低,自得气率高;容积产气率高;有机负荷高;用水量小,产生的沼液少;预处理简单,能接纳粒径10cm以内杂质;布置灵活。缺点是,反应基质浓度高,传质传热难;输送相对较困难。
论坛现场,李彩斌重点介绍了中持绿色的DANAS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他介绍,干式厌氧反应器有很多不同类型,不仅分为卧式和立式。卧式还分为,折流式、直通式(多轴搅拌)、单轴直通式等。立式又分为流体搅拌型和沼气搅拌型。
中持绿色开发了卧式的单轴直通式,特点是混凝土或钢制,单轴卧式,采用柱塞泵进出料和回流接种。
2013年,中持绿色签订了水专项课题合同,从那时候起开始进行研发,从小试、中试,到示范工程建设,经过5年的研发历程,研制出DANAS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主要针对含固率为15-35%市政、农业和工业等一种或多种有机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探索了不同及协同物料干式厌氧发酵机理,突破了异质性高含固基质传质传热问题,探明了氨氮和VFA的积累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同时实现了大型反应器和长轴搅拌器设计加工。
在研发该技术的时候,中持绿色就针对物料、规模和装备等设下了DANAS干式厌氧反应器的研发目标:
第一、针对多原料的物料,要起到大胃王的作用,什么东西都可以吃,残渣率比较高,也不怕。
第二、单座反应器日处理规模要大于100吨,做超大型反应器。
第三、实现装备化,降低加工、安装难度,实现装备华、系列化。
编辑:李晓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