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绍兴:2020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3.71%

时间:2021-01-26 14:03

来源:生态环境部

前绍兴市快递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9%,电商快件无二次包装率约60%,快递分拨中心循环中转袋使用率约80%,并投放417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快递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2020年全市计划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2个、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60个,累计将共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7个、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131个。4个焚烧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新增焚烧处置能力2650吨/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各省(区、市)推荐“无废城市”候选城市,并会同相关部门筛选确定了“11+5”试点城市和地区。我们现在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工作模式。

一、基本情况

绍兴市下辖6个行政区,总面积827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5.7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前,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问题为,前端分类模式单一,分类精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餐厨、焚烧处置设施能力存在一定短板,不能满足分类处置需要;处置手段传统,填埋方式占垃圾处置的相当大比重。“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绍兴市积极贯彻“应减尽减、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应用尽用、应建必建、应管严管、应纳尽纳”的管理理念,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生活方式,通过源头减量、多元治理、后端提升、资源利用等措施和途径,实现了生活垃圾治理社会协同化、资源集约化、分类精准化、前端社会化、城市“无废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精细化,有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源头减量推动资源集约化

通过推进“限塑令”、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开展“光盘行动”等八大源头减量专项行动,有效控制垃圾产生量,推动资源化。

一是持续推行“限塑令”。出台《关于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通知》,在星级宾馆全面推行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工作,从源头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量。印发《关于鼓励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的通知》,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市场、小区等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现已向市区发放生物可降解垃圾袋11.4万只;在全市120家超市门店(农贸市场)推广使用环保可重复使用的袋子或篮子,如柯桥区“美丽市场”之一的裕民农贸市场目前已向市民发放2.5万个布艺购物袋。

二是深入推进快递包装循环利用。从快递包装、配送、回收等环节减少快递包装用品,构建快递包装共享循环利用机制。目前绍兴市快递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9%,电商快件无二次包装率约60%,快递分拨中心循环中转袋使用率约80%,并投放417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快递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三是大力开展净菜进城行动。目前全市已在60家农贸市场开展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净菜进城试点。通过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提前实现了生活垃圾负增长,实现了资源集约化。

(二)多元治理推动分类精准化

通过推行“枫桥经验”的契约治理、易腐垃圾“每日一袋”、“头雁”工程、分类示范小区和片区建设等多元化措施,助推生活垃圾精准分类。

一是切实强化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推行垃圾分类“契约化”共治模式,以借鉴“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模式为依托,推进基层治理。具体由街道(社区)制定相关的契约目标和内容,通过党员包户、与居民、物业、收运单位多方签约、将星级评比等正向激励与量化考核等反向约束相结合,形成多方有约束、基层共治理的“枫桥式”工作机制,目前在越城区书圣故里社区、云东社区开展试点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大力推行易腐垃圾“每日一袋”。牢牢抓住易腐垃圾这一“牛鼻子”,开展社区牵头、物业配合、全民参与的易腐垃圾“一日一袋”行动,通过积分兑换、荣誉榜等方式,激发了人民群众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在心态上发生由“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

三是不断加强行业治理。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头雁”工程,树立典型。印发“头雁”工程认定标准,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场所、主要道路、社区(小区)等区域,选树一批垃圾分类行业示范,以点促面、以点扩面,让垃圾分类工作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协调、协同发展。

四是开展达标、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街道(乡镇)一线作战功能,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达标街道(乡镇)创建活动,不断完善街镇分类体系,持续提升分类质量,2020年计划创建比例达到20%以上。同时,开展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片区建设,2020年全市计划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2个、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60个,累计将共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7个、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131个。

(三)后端提档推动前端社会化

通过不断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后端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全链条专业化水平,畅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从而以后端提档升级反向推动前端分类投放社会化。

一是不断健全定时定点收运模式。全面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对实施市场化收运的区块,提高收运企业准入门槛,实现收运标准化。目前全市17条省级商业街创建目标均已完成。15个省级小区创建目标也已全部完成。

二是全面实施集置点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推进垃圾分类集置点建设,有效促动分类收集效率,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674个,已超额完成681个。

三是开展中转站和清运车辆提档升级。按照标志清晰、标识准确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分类清运车辆配置,目前已完成707辆,超额完成率128%;按照功能匹配、环境协调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中转站升级,计划新(改、扩)建中转站47座,已全部完成。

(四)能力提升推进处置科学化   通过合理补缺、科学布局,实现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多级连跳”。

一是实现其他垃圾“全焚烧”。针对焚烧处置能力问题,按照“补齐缺口、留有富余、全面焚烧、全国领先”的要求,2020年市区循环生态产业园(二期)、诸暨、嵊州、新昌等4个焚烧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新增焚烧处置能力2650吨/日,全市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6700吨/日,实现其他垃圾“全焚烧”。

二是实现餐厨垃圾(易腐垃圾)“全覆盖”。针对餐厨垃圾处置能力短板,建设循环生态产业园(一期)、新昌、嵊州、诸暨4个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新增处置能力800吨/日,全市餐厨垃圾设计处置能力达到1000吨/日,实现全市城区餐厨垃圾全收集、处置设施全覆盖。

三是实现渗滤液处置设施全升级。针对渗滤液处置设施缺陷,2018年以来全面完成全市6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设施提升工程,新增渗滤液处置能力1200吨/日。

(五)资源利用推动城市“无废化”

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一体谋划终端处置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处理技术,提升处置能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一是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可回收物回收实现由分散点状向集中联网转变,按照“点、站、中心”全覆盖的要求,推进回收点、中转站、中转贮存中心建设,通过“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线上交投、线下回收。累计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6家,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交易)中心数量9家,城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52个,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12个。

二是实现易腐垃圾多元化利用。由以前简单粗放式破碎堆肥拓展到厌氧产沼、毛油回收、生物养殖(新昌黑水虻养殖)等精细化处理模式,其中新昌采用“分选预处理+污水生化处理+黑水虻生物处理+油脂回收利用”先进工艺手段,实现餐厨垃圾100%无害化处置,每50吨餐厨垃圾可提炼1吨毛油、培育4吨成虫、生产20余吨肥料。

三是推动园林垃圾高质化利用。引进园林垃圾碳化处理技术,使园林废弃物在全封闭缺氧条件下热解,碳化制汽,全程无污染源产生。目前绍兴市首个园林废弃物碳化处置项目已建成投产,该项目年处置园林废弃物3万吨,大约2/3转化为生物炭,1/3转化为蒸汽,预计可年节约标煤1.5万吨、减排4万吨二氧化碳、110吨氮氧化物、130吨二氧化硫。

四是实现其他垃圾能源化利用。目前全市现有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厂6座,焚烧占焚烧、填埋、餐厨三种处置方式比重从2017年的30.5%提高到2020年的73%。

三、取得成效

一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各项生活源指标均已全面完成。2020年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3.71%,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7.4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0.93%。

二是垃圾总量实现负增长。2019年绍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增幅为-1.57%,2020年在此基础上,生活垃圾总量增幅进一步削减,增长率-5.17%。

三是垃圾处置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市焚烧和餐厨处置能力达到7700吨/日,另有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915吨/日,实现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和焚烧、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全覆盖。

四是垃圾无害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绍兴成为2019年国家生活垃圾焚烧厂、填埋场新标准执行后全省首批达到AAA级无害化等级的地市。2020年在国家生态环境部每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排放通报中,绍兴成为全省11个地市中达标排放工作成绩最好的城市。

四、推广应用条件

一是土地紧张、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19年绍兴市GDP为5780.74亿元,在浙江11市中排名第4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39元,位居浙江省第3位。

二是政府管理效能较高。鉴于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需注重政府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