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8 09:50
来源:环保老岳
作者:环保老岳
有很多人问我,现在这么难,算是环保行业的危机吗?我认为是不是危机不重要,但可以确定目前是大部分传统行业都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幅度的转型期。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不是危机这个话题,而应该真正分析形成危机背后的原因,以及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找到新的最优路径。
2024年,环保老岳开设公众号,及时把环保观察、趋势走向、行业分析呈现给大家。后续将会推出《2024年环保灵魂七问》系列文章,本文为系列之三,也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话题。
目录
一、 环保产业是什么样的产业?
二、 环保产业为什么这么卷?
三、 环保行业真正的危机?
四、 做好环保企业,到底靠什么?
五、 水处理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
六、 环保行业未来的市场格局?
七、 环保行业新人还适合创业吗?
01行业现状与企业现象
近期和一位民营环保企业老总深度交流,他和我详细分析了他的发展历程和曾经的辉煌战绩。接下来他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环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茫然,有这么大的危机感。老岳你帮我分析分析我的企业未来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先列举一组数据:据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四月份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广东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相关抽样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省环保产业的营收及利润总体下滑。一季度被抽样企业中,营收方面有47.5%的企业营收同比下降,22.0%的企业营收同比增长,另有30.5%的企业营收同比持平。经营利润方面仅16.3%的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9%的企业利润同比持平,51.8%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以上数据可见一斑,结合近期我和众多环保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实际上环保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比《分析报告》公布的数据更严峻。
目前很多央企都布局了环保业务,但随着新增项目的减少,以往靠一年拿五到十个大项目就能支撑起公司业务量的机会少了。如果做下沉市场或者是细分领域,则面临着项目分散而且体量小、资金回收难、技术储备不够,还有成本效率的问题。一些央企环保业务每年几十、百亿的产值,在集团数千亿产值中占比仍然很小,如何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以保持业绩增长,则面临着企业战略如何调整的难题。2016年以来央国企大举进入环保领域,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也就是入局十年,如何看待环保市场这个业务板块,如何继续经营?也到了一个战略思考期。
对于大型环保投资集团,伴随着市场新增大体量项目的减少,优质的BOT项目凤毛麟角,原有BOT项目将陆续到期,面临着政府收回,同时还有资金拖欠的巨大压力,如何保持业绩、利润增长是一个需要迫切面对的问题。
对于很多一二十个人的环保公司来说,业务也很艰难,但是费用低,可以放慢节奏、业务调整,或是选择减员、蛰伏。而最难的是一批中型环保公司,公司虚胖,人员较多,面对骤降的业务量或者是货款的拖欠,会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尤其这两年被应收款拖垮的企业不在少数。
我告诉这位环保朋友:“环保企业现在处在剧烈的行业调整期,无论大小各有各的难处。最难的不是你,你的企业几十号人,手里还有一批稳定客户,生存问题不大,但缺发展动力;船小好掉头,只要认清形势,方向相对好调整,两三年很快就能调整过来。最重要的是你得搞明白推动行业发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未来的发展路径”。
02环保行业发展的动力
环保企业界把环保行业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0年,2001年到2015年以及2016年以后,按照发展程度以时间划分成环保1.0、2.0、3.0阶段。如何划分各有各的角度,但是又是什么在背后推动行业形成这种局面呢?梳理下来,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1、城市化
自1992年以来中国处于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战略推进,人口大量向城市汇集,产生了大量的城镇污水处理、垃圾焚烧以及环卫项目。北控、碧水源、光大、盈峰等环保集团以及北排、上海城投水务、深圳水务、兴蓉环境等水务集团都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快速崛起。他们的资源、组织能力、人才、资金等可以很好地执行国家战略,国家大势造就了企业的发展格局。中国的城市化率从2001年的37.66%增长到2020年的63.89%,以平均每年1.31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而2021年到2023年中国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只有0.76个百分点。随着中国的城市化率增幅收窄,城市的市政、环保投资必然减少。
2、工业化
2000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工业产值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增长,大量的外资、央企、民营企业的工厂落地,形成了大量的水、气、渣污染治理项目滋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型环保公司。尤其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颁布执行,以及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工业企业对环保设施的投资加大,形成了大量工业环保项目及运营项目。格林美、倍杰特、航天凯天、久吾高科等一批环保龙头企业都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而兴起的公司。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环保行业作为配套产业也必然受到影响。
3、专业化
城市化、工业化推动了环保行业的发展,在快速扩张阶段,企业更看重项目体量的大小,主体经营思维是工程模式,技术、管理相对粗放。随着行业的成熟,客户需求的多元,行业必然进入到专业化、精细化、低碳化阶段。达标排放是国家治理的需要,并不是排污企业的根本诉求。随着过去三十年的环保设施大规模建设,对环保设施的监管越来越严,解决了国家需要(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排污管理、人居环境保护的需求)。而客户对运行成本的控制越来越重视,需求更加个性化、纵深化,更加多元,这些需要环保企业更关注客户的深层次需求,更需了解客户的应用场景才能够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分析中国的膜市场,早期有一些技术能力非常强的膜企把更多的资源、精力放在工程项目上,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化上,放在下沉市场,更好地解决工业客户问题,给了很多中小膜企机会,形成了如今膜行业千帆竞渡的局面。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