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10 10:52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杭世珺
“我国污水处理已经进入存量的提质增效时代,污泥处理处置仍任重道远。尤其在‘30·60’背景下,污泥终端处置路径面临新的思考。”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在2024(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表示。
如哪些才是“低碳”技术?如果不具备协烧条件,以及焚烧炉寿命到期,需更新换代该怎么办?在水泥窑限产,低碳电厂无需使用煤能源的条件下,如何协同?随着碳减排碳交易等政策的完善,哪种技术更适合?论坛上,杭世珺老师梳理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阶段性思考。
杭世珺
01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和工艺发展趋势
住建部2022年统计年鉴和E20数据库显示, 2022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638.9 亿m³,处理率为98.11%,市政污泥产生量为5800万吨,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率66%,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率50-60%。数据表明,我国污水处理已经进入存量的提质增效时代,然而污泥处理处置仍然任重道远。
从我国污泥处理各种工艺占比中看,2018年以填埋为主,焚烧仅占6.2%。根据E20数据,近6年我国新增污泥处理项目中,71%采用了脱水干化技术,污泥处置项目中,焚烧技术为主占比59%,其中主要为协同焚烧,占比达45%,填埋已经减少到4%左右。
放眼国外的污泥处理工艺,德国以热法为主,2017年污泥热法处理占比已达69.5%,其中独立焚烧占比小于协同焚烧,二者分别占27.93%和37.83%。2017年修订的德国《污水污泥条例》规模超过5万人口当量的污水厂污泥都必须进行磷回收,使得德国未来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将以“独立焚烧,灰分提磷”为主要路线。但德国现状污泥独立焚烧处理能力仅有67万吨DS/年,规划产能在《污水污泥条例》所规定的过渡期的后期才会大量投产。德国2015年修订的《肥料条例》对絮凝剂的生物降解性提出要求,导致近期土地利用将受限。因此在污泥独立焚烧产能大量落地前,德国需投入“过渡性处理能力”,建设相匹配的干化能力和暂存设施。
2017年德国各种污泥处置工艺占比(德国统计局数据)
日本的污泥处理率在2015年末为68%, 2010年最高为78%,后因2011年地震影响有所下降。日本的污泥处理工艺,建材利用是最主要利用方式,且主要用于混凝土,其次是填埋;能量化利用为16%(其中沼气生产占13%,固体燃料利用占3%)。
日本重视污泥的能源化利用,其污泥的有机质含量高,达80%(部分地区达90%),非常适合能源化利用。日本第四个《社会基础设施发展优先计划》设定了污泥能源化比率目标 ,由2013年的 15%增加至2020 年30%;第五个《社会基础设施发展优先计划》设定了污水中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率,由2019年33.8%增加至2025年的45%。
日本在2012年便发布了对污泥发电的政策支持,日本《关于电力公司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特别措施法》规定电力公司有义务按照规定的期限和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包括污水污泥在内的生物质能产生的电力也有资格作为可再生能源。
日本目标实现氢能社会,日本环境省重视氢能的碳减排作用,因此氢能利用也将日本污泥能量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02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关键问题
相关政策一直在指引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发展。早在2004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便特别强调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202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鼓励用地紧张的大中城市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处置模式。
2022年《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焚烧、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组合方式处理污泥。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协同处置部分固体废弃物。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在持续释放,然而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政策上,相关具体指标及鼓励政策仍有待完善。需“资金来源、环境保障、双碳要求”相关指标进一步量化,规划及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指导技术路线的明确和配套标准的落地。
在技术上,尽管传统处理处置技术已经成熟,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资源化能源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研发投入不足。
商业模式上,目前很多水务企业一般将80%的污泥委托其他公司处理,这种泥水分离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杭世珺总结为两点:一是在双碳国家战略的要求下,污泥处理处置不仅要重视 “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也要重视 “低碳化”;二是污泥处理既要从源头减量,也要从末端升维。
编辑: 李丹
杭世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北控水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四十多年来在城市排水工程(排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和城市固废处理与处置工程的设计与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