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中国能源报:环保告别盲目扩张 投资趋理性

时间: 2018-09-05 11:47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朱妍

2018年时间过半,节能环保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上半年“成绩单”。记者近日梳理50余家重点企业的半年报发现,作为此前为数不多增长确定性高、估值较合理的行业之一,节能环保未能维持整体增长态势,部分公司业绩下滑明显,产业两极分化突出。坐拥中央环保督察、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等多项利好政策,行业景气度却不如去年同期,尤其是去杠杆、融资难、债务危机等因素,正在给节能环保板块带来严峻考验。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走势虽有望回升,但节能环保行业正在回归理性,基本告别了无序扩张的“红利期”。下一阶段,企业应将更多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改变过去一味拿项目、玩资本等运作方式。

受去杠杆、融资难等影响

处境“冷暖不一”

2018年中期业绩公布,节能环保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企业借势利好政策增收增利,但也有些企业遭遇利润下滑、身陷债务危机。

以净利润为参考,记者梳理已发布的成绩单发现,碧水源、神雾节能、博天环境等10余家明星企业,上半年净利润纷纷下滑,最高跌幅超过100%。对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有70%左右的上市公司实现同比增长,但截至目前,除光大国际、三聚环保等“坚挺者”外,多数企业未迈过10亿净利门槛。这再次印证了节能环保行业的“小散”特征,数量众多却难有“百亿级”企业。

再从个股看,“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更为突出。以目前最受瞩目的光大国际为例,上半年不仅突破营收百亿港元、净利润44.15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29%、36%,公司还凭借14个环保能源项目、12个绿色环保项目等,一举创下项目总数、投资额的历史“双新高”。相比之下,神雾环保、盛运环保等企业却因债务危机而自身难保。例如,曾为国内第一大生物质发电明星企业的凯迪生态,就因债务违约成为典型。由此引发的多起诉讼、仲裁及银行账户被冻结、旗下电厂停产、拖欠员工薪水等连锁反应,也导致企业上半年亏损近10亿元,净利润降幅较2017年同期高达847.41%。

对此,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俊认为,这并非偶然。“节能环保项目动辄10-15年运行周期,但我国银行的平均贷款期限只有2年,短期内不断再融资,或把短期贷款拿来做长期投资,导致企业风险陡增,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便会集中爆发。”

客观条件是一方面,在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看来,部分企业在无序扩张、过于冒进的同时,却忽视了风险预估、防控等能力,应对不足也是“栽跟头”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环保市场非常大。有的蜂拥而至,却也有人万劫不复。”

“随着经济下行、监管趋严,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去杠杆、融资难等外部因素影响,加上资本泡沫退却、环境质量改善等自身压力,企业‘冷暖不一’的处境实际早有预见。”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表示。

投资趋于理性

下一阶段或回归技术主导

平安证券分析师庞文亮表示,尽管各细分板块表现不一,但节能环保行业利润下降的趋势尚存,下半年跑赢大盘的可能性较低。“尤其在融资环境收紧、风险事件频发等情况下,‘排雷’需放在首位,市场对现金流重视度大幅提升。诸如危废治理、垃圾焚烧发电等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的项目,或是下一阶段的‘强造血’分支。”

这一说法得到了薛涛的赞同。他认为,2018年堪称环境产业的“转折之年”,企业将基本告别“红利期”,下半年业绩即便回升,短期内也很难恢复到过去受追捧、被高估的“盛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环保投资趋于理性的表现。优胜劣汰、洗牌重组,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生存下来,对行业整体并非坏事。”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于立国同时指出。

告别盲目扩张、过度举债,企业不再靠“跑马圈地”增强实力,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何在?多位专家不约而同指出,节能环保行业或将回归技术主导,“内功”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

“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走不远也走不长,而靠买技术也不是长久之策。”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就曾表示,企业不应将目标盯在资本运作、争抢项目上,而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可惜的是,目前在这方面有战略眼光的环保企业并不多。”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也向记者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发展初期,企业拼的是‘野蛮生长’,但随着环保产业进入蜕变期,竞争更多表现在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要在新环境中脱颖而出,企业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技术装备的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差异化提升技术自主性和适用性。”

“进入转折之年,治理效果恰是节能环保产业的机会所在。伴随环保督察等政策升级,技术的支撑作用必将逐步凸显,回归技术本源,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薛涛总结称。

原标题:环保产业告别无序扩张“红利期” 业绩增速放缓 投资日趋理性

编辑: 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