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18 10:02
来源:中国上海网
老港填埋场承担了上海市70%以上的生活垃圾填埋任务,其处理规模大、物料来源多、污染物产生量大,对周边地区存在“二次”污染的现象。为改善老港及其周边区域环境状况,将其打造成“面积大,生态功能良好,镶嵌在航空港和航运港之间的沿海防护林中具有优美景观的园林型生态港”。为实现这一“上海梦”,市园科所承担了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填埋场封场后高大植物种植研究”的科研项目。项目组经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1.运用盆栽试验、模拟试验平台和示范区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能在填埋场立地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种类,并推荐龙柏、墨西哥落羽杉、女贞等5种乔木树种,木芙蓉、紫花海棠、花石榴等7种灌木树种,在垃圾填埋场立地环境下应用。
2.比较了覆膜区与无膜区乔灌木存活率,覆膜区存活率高于无膜区;随着土层厚度增加,植株生长表现越好。
3.在垃圾填埋场封场土植物栽培中施用菌肥、改良材料可以提高供试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改善植株根际的微生态环境。
4.盆栽试验表明,在封场土和种植土中添加25%以下的干化污泥,可以提升植物的生长势;使用25%的保水剂经济适用性最好。
5.在老港西侧防护林建立了模拟平台2500平方米,在老港垃圾填埋场建立了5000平方米示范区,发表论文4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2项已获得授权。
项目的研究成果为老港及上海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今后课题组将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和范围,构建垃圾封场后生态绿化的相关技术体系,实现垃圾场变公园的“上海梦”。
编辑:杨瑞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