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26 10:06
来源:中国水网
中国水网从四川省人民政府了解到,《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已经正式印发,要求到2020年,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态功能不断提升,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稳步推进,湿地与河湖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农田保护性耕作和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全面构建起“四区八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具体详情如下: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17〕3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4月19日
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目 录
前 言 - 5 -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6 -
第一节、建设成效 - 6 -
第二节、形势分析 - 8 -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3 -
第一节、指导思想 - 13 -
第二节、基本原则 - 13 -
第三节、主要目标 - 14 -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16 -
第一节、区域划分 - 16 -
第二节、建设布局 - 23 -
第四章 主要任务 - 29 -
第一节、加强生态空间管控 - 29 -
第二节、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 - 31 -
第三节、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 - 32 -
第四节、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 - 33 -
第五节、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 - 35 -
第六节、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 - 36 -
第七节、建设和改善城镇生态系统 - 38 -
第八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 39 -
第九节、防治水土流失 - 42 -
第十节、保护水资源 - 43 -
第十一节、提升生态保护与建设保障能力 - 44 -
第十二节、实施生态扶贫攻坚 - 48 -
第十三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 49 -
第十四节、扩大生态产品供给 - 52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54 -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 54 -
第二节、健全投入机制 - 54 -
第三节、强化科技支撑 - 54 -
第四节、加强宣传发动 - 55 -
第五节、加强合作交流 - 55 -
第六节、加强规划实施 - 56 -
附件 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分区范围表 - 57 -
前 言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站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生态修复与治理,严格自然生态保护,全面构建“四区八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本规划是四川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编制以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为根本任务,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是行业和地方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美丽四川的奋斗目标,着力修复地震灾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系统,着力防控重点地区的生态退化,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着力完善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全省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
常年性有效管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2.6亿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累计新造林2640万亩、抚育森林1275万亩、改造低效林1086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02%,森林蓄积达到17.33亿立方米;每年实施草原禁牧7000万亩、草畜平衡1.42亿亩,累计实施退牧还草3905万亩,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84.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9.8万亩,巩固沙化土地治理成果20.5万亩,综合治理岩溶土地面积2319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48平方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2496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6平方米;全面完成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灾后自然生态修复任务;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31.8万平方公里。
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划建自然保护区169个、世界遗产地5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湿地公园43个、森林公园126个、风景名胜区90个、地质公园2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7个,全省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全省湿地保有量262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完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评价,建成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和湿地资源数据库。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02.7万公顷、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1387只,分别占全国的78.7%、74.7%。
三、生态保护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完成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批和林地一张图建设。推进生态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平台和一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观测网络站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生产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生态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的执法检查基本实现常态化。森林碳汇计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大熊猫繁育保护、高寒沙地生态修复、地震次生灾害生态治理等科技攻关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四、生态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制(修)订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了法制保障体系。出台了《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规划体系。开展建立生态用地和生态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