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长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

时间:2018-07-11 11:00

来源:长春人民政府

(四)深化巩固阶段(2021年至2035年)

尚未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大型企业和封闭式物业管理小区全面实施,确保实施覆盖率逐步达到100%。小餐饮、小商家等小型企业以街道办事处为区域,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逐年提升。开放式居民小区以社区为区域,通过宣传引导,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逐年提升。

四、工作任务

(一)编制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划和建立制度体系

编制《长春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2018—2035年)》,出台《长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制定服务企业准入条件和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和保障体系。

(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

1.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定《长春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定义、分类类别、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标准,细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作业流程,引导广大市民正确分类、投放,不得随意抛弃、倾倒。

2.加快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收运网络,逐步更新密封性好、标志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实现分类运输、密闭运输。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许可,专车专用,统一涂装,统一标识,便于社会监督。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管理,车辆作业信息、行驶轨迹录入市容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并加强执法检查,避免混合运输。

3.加快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力争2020年投入使用,焚烧处理率达到100%。提高餐厨垃圾厂处理能力,适时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提高处理率。利用夹馅棚户区拆除地块、公共绿地等区域,规划建设地下或半地下小型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置站,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置。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收集、运输、处置和利用。建设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实现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建设建筑装修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逐步提高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和信息化管理模式

1.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实施办法。细化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市政府对市直部门和各区、各区对区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市、区、街”三级考核机制和市直部门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考核制度,并接受公众监督。

2.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覆盖率、参与率、正确投放率及分类收运和处理量等数据纳入市容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过程实施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四)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全市制定统一宣传方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本系统、本行业的宣传方案,各区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宣传方案,形成多管齐下、人人知晓的宣传局面。

1.加强媒体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利用微信微博、户外广告屏、宣传栏、宣传册、传单、宣传活动日等渠道,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2.加强社区宣传工作。各城区、开发区统筹安排,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以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条幅、展板、海报、传单、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3.加强行业内部宣传。机关单位、军队单位、医疗机构等部门在本系统、本行业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题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使生活垃圾分类常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医院、进场所、进企业,基本做到宣传工作全覆盖。

4.加强学校基本教育。逐步建立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开展“小手拉大手”、低碳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广泛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5.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市、区教育基地,在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现有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场所,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的教育展厅,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讲座,引导广大市民支持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6.加强培训指导。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制度,制定培训教材,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和督导员队伍,在试点小区和单位设置专门的督查引导员,加强对社会和市民的宣传和教育指导,使生活垃圾分类常识深入人心。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