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央企在环境产业:江湖路远 山高水长

时间:2021-06-15 09:08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绿茵陈


央企进入环境产业不同时段产生的企业数量对比图

央企大规模进入环境产业与环境产业的吸引力有关,也与央企自身的发展有关。

2015年前,央企引发最大反响的一次业务重组应数非主业宾馆酒店和房地产业务的剥离重组,很多央企“退房”。当时改革导向从清理无效投资,转向将非主业、非战略性业务剥离出去,即使是盈利业务,如果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要坚决退出。

2015年4月,时任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调整布局结构。央企要坚持立足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产业整合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剥离重组长期亏损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2015年左右,实业类央企(主要又可分为三大类:工程类、制造类、运营类)以及金融类央企携风雷之势进入环境领域,席卷全国的PPP大潮使它们如虎添翼。

尤其是建筑工程类央企,进入的步子最猛,其中建字辈、铁字辈央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在传统环境公司眼里是庞然大物,在它们眼里仿佛小菜一碟,大型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和强大的垫资能力,是其切入环境领域的杀手锏,PPP和“水十条”联手启动的水治理大规模投资,又为它们的进入大开方便之门,由此环境产业传统势力开始“莫名惊诧”,说“野蛮人来了”。环境产业过去二十多年的苦心孤诣在大势面前落花流水,不少民营环境公司也参与了PPP项目竞争。

1623720004396274.jpg


(2017年5月17日央视新闻“PPP订单加速落地 PPP是环保行业大主题”)

2017年下半年,监管加强、银根收紧,PPP大潮退却,民营环境上市企业哀鸿遍野,重度受伤,有的不治而亡,有的幸运易主。在这个时候,央企们、地方国企们纷纷伸出友爱之手,出现了许多典型并购事件,不用赘述,这已经是行业内耳熟能详的故事(相关阅读:相爱相杀?PPP与环保企业的双生记)。

等到后来三峡集团从天而降,成为长江中上游水环境治理PPP的主要承担者,业内倒平静许多,开始以更加积极正面的眼光打量它,期待它以“长江大保护”之名为行业带来不同气象。经过一番洗礼,业界已经普遍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弱小,人才的匮乏,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冲突,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真实地位。

根据《观察|四类央企、国企跨界布局环保的路径分析》,央企的基因决定其在环境产业的发展路径,建筑工程类是从点单打,到全面布局,机械制造类是从硬实力出发,找到突破口,工业类是依托自身的市场机会,先从培养工业环保板块入手,金融类则用资本力量更好深入环保市场。并购、内部组建公司是其常规手段。

但不管怎样,发展几年后,央企在环境产业的业务内容都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甚至有的央企内部不同公司之间也会产生竞争。

或者可以说,央企进入环境产业路线都是清晰的,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在同一条路上走,只有先后之分,但先发优势还是有的,比如这一波最早起步的中国能建下属的葛洲坝,很早就通过并购凯丹水务取得运营基因,其业务成熟度显然更胜一筹。这些国进民退的印记,其实是“三大关系”驱动力下,内资进外资退风潮之后的第二波演进(相关阅读:薛涛:中国特色三大关系决定PPP国情)。

建筑工程类央企在环境产业的动作一直比较醒目,除了六大建筑类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中国五矿、中国铁建)以及中电建,最新动向是海外工程公司转型的央企,以及非建筑类央企旗下的建筑类公司也在进军环境产业。

前者如中工国际(隶属于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环境类公司为中工环境(原名中工水务,2020年12月更名)。

还有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工业三废治理领域知名公司亚德环境(占股51%),也在着力将中成集团打造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公司。另外,它还于2019年成立了国投生态环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而其旗下的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

后者代表公司有中国化学旗下的中化建(已更名为中化学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本质也是建筑类公司,只是术业有专攻,化学厂建筑更多。此类型环境公司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算是工业板块内部服务外部化。

“资源的诅咒”

如果业务内容都差不多,实力不相上下,那最后不就是“你死我活”吗?这从央企对环境大项目的争夺中可见端倪。

央企虽然也有级别高低,但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资源优势都是无可比拟的。比如,在很多年中,企业融资成本高低的匹配标准非常简单:如果这家企业属于国企,那么放出去的贷款意味着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是央企,那就再好不过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叫“资源诅咒”。它最开始用来描述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们放眼望去,发现除了极个别情况之外,那些拥有非常好的自然资源的国家,往往都搞得不怎么样。为什么呢?因为赚钱太容易了。结果就是,产业结构非常单一,国家制度的演化也很落后。反正要赚钱,只要多开采点石油、矿产等等就行了,何必那么辛苦去搞制造业,去发展科技。

城市也一样,一些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随着资源的减少乃至枯竭,城市也从巅峰走向没落,这似乎也成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诅咒”。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