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为什么谈到环境产业智能化,痛点总是说不清

时间:2023-12-04 09:31

来源:E20研究院

作者:傅涛、肖琼、何峰、曹斌、季托

智能化是服务和产品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环境产业需要智能化,从而提高效率,提高服务价值,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通过智能赋能,让群众有更好的感知,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40 (3).png

图 4 “一体两翼”的简易逻辑架构

国家对环境产业智能化也提出了一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未来谁脱离了智能,谁就会淹没在潮流中。

三、挑战:环境产业的特征让智能进阶面临挑战

(一)环境产业处在产业化升级的初期

当前,我国环境产业还处在产业化升级的初期阶段,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整体呈现点状分布状态。工程化、项目化、非标化充斥着环境产业,环境产业分工粗,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未定型。这为确定智能化进阶方向和架构提出挑战。

同时,环境产业作为公共服务的外延,具有低收益性的产业特征。环境产业整体行业利润率不高,且叠加当前环境产业营收困境,就导致了当前环境产业智能化总体投入上限不高。这对环境产业智能进阶的资金投入提出挑战。

(二)环境产业的专业性强

环境产业的专业属性较强,体现在环境产业的运营管理知识很多靠的是经验积累,而不是简单的书本中呈现的知识,这体现了环境产业对专业人才的依赖。环境产业的经验很难总结,且很多经验是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方面智能化工作对知识产权有所冲击,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也形成智能化工作的壁垒。这对智能模型的知识结构和算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提出挑战。

(三)环境产业应用场景多

环境产业应用场景众多,对于场景的精确识别是智能化进阶面临的首要挑战。且相同或相似场景下,各家企业或环境基础设施的相关参数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参数,都需要智能化的投入,资源投入的分散影响了智能化工作聚焦的精度,对智能化纵深进阶提出挑战。

(四)环境产业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大滞后的特点

不管是污水处理系统还是垃圾焚烧系统,变量很多,且变量是强耦合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增加了控制难度,且污染物处理停留时间长。这对环境产业智能控制精度提出挑战。

四、痛点:四大痛点制约环境产业智能化进程

正是基于当前环境产业的产业化初期特征以及其专业性特征等,导致当前环境产业在向智能化升级的进程中存在四大痛点,总结来看为四个字“难、贵、慢、乱”。

(一)难

(1)技术路线选择难

当前智能化技术跨度比较大,技术路线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云计算、边缘计算、RFID、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深度学习、预测性维护......让企业目不暇接。大部分环境企业的决策者不是智能化专业人员,面对众多智能化方案提供商的各种技术路线,很难选择最契合企业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

(2)缺乏顶层规划,落地难

环境产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需要升级,且尚未定型,产业智能化顶层规划难做,因为智能化顶层规划需要随着产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以水务行业为例,多数水务企业虽然有意愿加强智慧水务规划和顶层设计,但是行动上却滞后,目前大多数水务企业未编制智能化相关的总体规划。在缺乏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环境产业智能化推进慢、落地难。

(3)知识产权的界限难以把控

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内部的数据等信息,以及长期积累的知识体系,需要提供给科技公司/技术公司或者IT人员,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同时知识产权本身也是智能化工作的壁垒之一;这些知识体系的产权界限很难把握。

(二)贵

(1) 面对智能化的高投入,环境企业投资不足,投入产出比低

环境产业本身利润偏低,且面对当前愈加恶化的财政环境,面对需要高投入的智能化进阶,一些环境企业更加是捉襟见肘。因此,环境企业在智能化投入方面,往往呈现出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不足的现状。例如,水务企业平均每年在智能化上的总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1%以内的占比高达72%;水务行业智能化经费投入整体呈现两个极端的趋势,大的水务集团对智能化的投入较多,而县级水务企业等小的环境企业智能化投入几乎为零。

环境产业总体而言,在资金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各个环境集团把资金投入到共性或者类共性智能化“底座”的研发上,这样大量的重复投入就造成了当前行业或者产业层面在智能化上的低投入产出比。

环境产业对智能化的整体认知不足,造成产业整体智能化水平停留在起步阶段。谋求“低投入,高预期”是环境产业对智能化建设的误解,急功近利和挑剔让行业智能化水平陷入到止步不前的漩涡中。

(2)智能化基础开发的人力成本高,环境专业人员无从下手

由于近十年互联网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高利润率,以及AI行业爆发,智能化人才需求旺盛,智能化人才平均薪酬要远高于环境产业专业人员的薪酬。环境企业要想拥抱智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于智能基础应用的开发,导致智能化项目成本高。

同时,智能化人员进行智能系统开发需要从环境专业人员接收信息和知识,学习环境专业技术和经验,拉长了智能化建设的周期的同时,智能化效果却不尽人意,而环境专业人员本身针对智能化建设却无从下手,参与度低。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