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9 11:15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的思路,就在上周,我们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首先是对重点领域开展外部监管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祁连山、秦岭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凸显对生态这一重要领域实行外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环境部门是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履行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外部监管职能,监督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是否到位。其次,生态监管是对自然资源公益属性的监管。自然资源既有经济属性又有生态公益属性。生态环境部门是代表生态公益属性的监管,侧重于监管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评估在区域尺度是否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再有,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从方式方法上是问题导向性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主要是瞄准问题。无论是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还是督察执法,目的都是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现问题、交办整改、监督执法、督察问责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最开始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测和针对性评估,既要用好常规生态监测方法和手段,更要用好现代化遥感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主动发现问题能力。接着是推动问题交办整改,不仅要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内部工作协同机制,还要加强与部门,以及与地方的协同联动,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推动整改到位。最后是强化监督执法和督察问责,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进一步强化“绿盾”行动,严肃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并严格问责,不断夯实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
谢谢!
裴晓菲:请大家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布并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请问这一计划有什么亮点?在哪些方面与昆蒙框架的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是一致的?生态环境部后续将如何推进该计划的落地实施?谢谢。
张玉军:感谢您的提问。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是缔约方履约的核心工具,在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领导下,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协力做好战略行动计划的更新修订,中国是“昆蒙框架”通过后第一个完成战略行动计划更新的发展中国家,为“昆蒙框架”在国家层面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全球样板,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的担当与作为。
这次更新修订,是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对标“美丽中国”建设,全面衔接“昆蒙框架”目标,提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2030年目标和2035年目标,并且围绕四个优先领域部署了27个优先行动和75个优先项目。首次设置了优先行动目标,增加了量化指标,明确了中国对“昆蒙框架”所有行动目标的贡献,包括备受关注的保护地、生态系统恢复等目标。
新版的战略行动计划从结构到内容,从目标到任务都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首次将宣传教育、企业参与、全民行动等纳入了主流化行动领域,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同时,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和手段,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另外,将执法监督、投融资等列为优先行动,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能力。还有就是突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中国特色的实践举措,为全球贡献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全面推动战略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为遏制并且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推动建立秦岭地区跨区域的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想请问生态环境部建立秦岭机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下一步将会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张玉军:感谢您的提问。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现实来看。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违规开发等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从整体来看。秦岭主体在陕西,但地理范围上涉及了河南、湖北等6省1市,依据地理单元开展整体保护十分必要。比如,大家熟知的丹江口水库,位于秦岭的湖北、河南交界处,但实际上水库70%的水量,来自秦岭陕西段的汉江和丹江,因此只有多省协同保护才能确保秦岭的生态涵养功能,实现“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基于以上考虑,去年12月,我部推动建立了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在西安召开首届轮值联席会议,指导陕西等7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秦岭机制”的目的是在加强数据共享、共商共治、联合调查、科技支撑、合力宣传等方面实施区域联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共同下好秦岭生态保护“一盘棋”。
“秦岭机制”建立以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印发2024年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各省任务要求和联合行动。二是初步完成秦岭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掌握秦岭生态家底。三是组织开展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实现秦岭地区卫星遥感监测全覆盖,下发两批疑似问题并组织各省开展现场核实,对生态破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秦岭机制”,指导地方联合编制秦岭生态保护规划;定期开展秦岭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推动数据共享;每两个月向6省1市推送卫星遥感发现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组织6省1市联合开展实地核实和督察行动,督促问题整改;充分发挥“1+7”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推动7省市加强合作,助力秦岭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