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混烧污泥,四条路线和八大影响

时间:2024-10-08 09:40

来源:两山系统解决方案中心 

作者:郭永伟

02垃圾混烧污泥的四条路线

1、高干路线(入炉含水率<20%)

污泥经过极致的干化处理,含水率很低,与垃圾的混合比例能够达到较高水平。这种路线可以保持甚至提高焚烧炉的燃烧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对系统的影响。

 优势:

燃烧稳定性好:高干度的污泥与垃圾混合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焚烧炉的燃烧条件,减少温度扰动,提高燃烧稳定性。

对焚烧炉的影响:污泥高度干化将对焚烧炉的影响降到最低,包括结焦、腐蚀、磨损状况都得到缓解

飞灰产量较少:低含水率的污泥混合焚烧后,飞灰产量相对较少,降低了飞灰的处理和处置成本。

挑战:

污泥预处理成本高:深度脱水、干化等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需要增加较多成本。

对干化技术要求高:为了确保污泥的含水率达到要求,需要采用高效的干化、造粒等技术,对技术研发和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粉尘和结块风险:较低的含水率使污泥容易产生粉尘,污染炉膛,同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结块现象,需要特殊的处理措施来防止这些问题。

2、半干路线(入炉含水率 30% - 40%)

污泥经过相对较深程度的热干化,含水率适中,与垃圾的混合比例适中够用。这种路线在保证燃烧效果的同时,也能保持合理的成本,是目前采用最多的路线。

优势:

成本相对较低:与高干路线相比,中等含水率路线的污泥预处理成本较低,同时也能保证燃烧效果和烟气处理效果在可控范围。

适应性较强:中等含水率的污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焚烧炉和垃圾特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飞灰特性相对稳定:与低干路线相比,中等含水率路线产生的飞灰特性相对稳定,便于处理和处置。

挑战:

燃烧稳定性有待提高:中等含水率对燃烧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焚烧炉运行参数等方式来调整燃烧稳定性,否则将影响生产效益。

烟气处理难度适中:虽然烟气成分相对复杂,但通过合理的烟气处理技术和设备,仍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然而,处理成本明显会高于高干路线。

掺烧比例受限:出于多方面的复杂影响,掺烧比例很难超过一定数值。

3、低干路线(入炉含水率50-60%)

污泥未经充分干化处理,含水率还较高,与垃圾的混合比例只能在很低的水平。这种路线可以大幅减少污泥的预处理成本,甚至一些地区收集到的污泥无需预处理即已符合指标。这一路线的特性和优缺点处于中间不上不下状态,优势不明显,劣势也无可避免。

4、直喷路线(入炉含水率约80%)

经过脱水预处理的湿污泥直接喷入炉膛进行焚烧,一般认为更适于较大规模的垃圾热值超负荷场景中,在解决污泥问题的同时要兼顾炉温等参数考量。

优势:

无预处理:没有干化机等设备系统,布置简单,几乎不增加额外的操作复杂度,投资和成本经济性在同等场景中具有较大优势。

掺烧比例高:在合适的场景,结合进料方式、设备改造等,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处理量;同时可根据热值配比、补贴等因素灵活设置为最有效益比。

易于混合:高含水率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采用泵送,在与垃圾混合时相对容易实现较为均匀的混合状态。

挑战:

燃烧稳定性:高含水率的污泥会导致焚烧炉内的温度波动较大,燃烧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熄火等问题,需要有避免或优化措施。

炉膛改动较大:喷入点、炉排等均需改造,施工精密性和难度较高。

适用场景受限:目前的应用业绩所展现的场景适用性比较受限,是否能广泛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探索。

垃圾混烧污泥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有待破解。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掺烧路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对设备、环保和副产物等的不良影响。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垃圾混烧污泥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创新发展,摸清其中的理论机理,综合考量其中的各项因素,不断探索和优化处理方案,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系统最优化。

在10月份即将启动的“污泥嘉年华”活动期间,我们将组织第二场垃圾混烧污泥技术沙龙,并就编写“污泥协同焚烧相关标准”进行研讨,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参与活动。

微信图片_20241008094034.jpg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