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一文告诉你霾和雾的区别、雾霾天危害和防护问题(附防霾口罩如何选择、佩戴和保养))

时间: 2016-12-21 11:20

来源:

作者: 谷林


11月5日,网易新闻的记者透过窗户拍得的这张照片点燃了网络

最近京津冀又雾霾加重了,朋友圈里是各种吐槽的照片。但其实雾和霾并不是一回事。今天谷哥就试着刨根问底,看一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在一起说?各自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护等等。如有差错,欢迎留言纠正。

霾和雾是什么?有哪些区别?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中小水滴聚集在一起的一种可视化现象;霾是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聚集造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悬浮颗粒物称为霾粒子,专业术语叫作气溶胶。霾粒子组分种类较多,在我国其主要组分包括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黑炭等。粒径小于2.5微米(um)的霾粒子,子常被称为PM2.5。霾粒子的产生很多由于工业和生活原因,也有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自然原因。

结合中国气象报等媒体报道和专家说法,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

1、  形态、大小不同。雾是水滴和冰晶,是液态物质聚集在凝集核上。在显微镜下其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霾则是细小的颗粒物质在空气中富集,在显微镜下,其直径一般小于10微米。

2、  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在雾天里,你能看清的距离更近,而霾天里,你可以看清的距离更远。

3、  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对此,有业内俗语说“湿时有雾,干时为霾”,便是说的这个道理。而这也是雾多在清晨出现,而在太阳出来时会散去的主要原因。

4、  颜色不同。一般,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5、时间特点、边界特征和厚度不同。在时间上,相比较雾多在早晨出现,霾在一天内几乎没有特别的时间特点;与周围环境的边界上,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同时,二者在厚度上也差异: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也即,相对来说,无论从发生时间、水平范围还是上下范围,霾都比雾更难以逃避。

总结来说,霾和雾共同点是,都会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但比较来看,雾的成因跟空气湿度和温度相关,而霾的成因跟污染有关。

 摘自央广网11月5日《北京雾霾来袭:窗外的世界消失了》

借用知乎上REDFORD一个形象的解释就是:小时候,很早起来骑着单车去中学上学,一到学校全身都湿透了。这就是纯洁的雾。长大了,要上班了,从宿舍出发到公司,没戴口罩,到公司后(或者在室外暴露一段时间),发现鼻子很不舒服,用纸擤下鼻涕,黑色的!这就是讨厌的霾。

霾雾为什么常一起被提起?雾和霾如何形成?有哪些危害?

气科院大气成分研究团队张小曳2013年在接受《中国气象报》采访时介绍,雾和霾原本是自然界虽然是两种天气现象,但它们的形成都与气溶胶粒子有关。

我们平时看不到的空气里面散布着许多气溶胶粒子。有的气溶胶粒子比较干,有的会吸水。在过去没有太多人为污染时,干气溶胶粒子也被称为“干尘粒”。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等,产生云雾滴。

由于干气溶胶粒子和云雾滴都能影响能见度,所以,能见度低于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导致霾的产生),也可能有雾滴的影响(即导致轻雾)。霾和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甚至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方,可能雾和霾也会有所侧重。一般情况下,当雾和霾同时存在时,我国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会被称为“雾—霾”现象。 

而不管是雾、霾还是雾霾,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会让空气能见度降低,不利于交通出行和室外感受。

对于雾来说,水滴本身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小水滴形成雾,是需要有一个凝结核,这种凝结核小粒子成份十分复杂,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成份,对人体产生危害。另外,雾天时水平方向的静风和垂直方向的逆温十分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排放、扩散,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使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癌发病率明显增多,还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和心理,容易让人压抑、郁闷,情绪低落等。同时,雾天对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农作物、水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粘附上有害雾滴,不但会使果实蔬菜上长斑点,而且能促进霉菌的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

首都减少雾霾天气从燃煤锅炉整治入手

 而霾的形成主要在于污染物排放。目前科学界基本认为,霾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排放、扬尘等。燃煤的主体有电厂、钢厂、锅炉、煤化工以及居民。机动车的总量排放虽不及燃煤,但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机动车在城市里汇集,对于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影响颇大。根据2013年报道,北京环科院关于北京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排放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42%3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在2014年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介绍:“我们工业、交通会排放出气体物质,这些气体物质与大气中的成分结合,通过复杂的过程转化成的固体物质叫二次颗粒物。造成重污染、重雾霾的污染颗粒物大部分不是直接排放出来的,而是二次颗粒物。”如“京津冀地区每年的取暖就需要3000万吨煤,而燃烧之后(产生的气体)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将转化为“二次颗粒物”,并不断形成累积,这也是冬季形成强霾天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016年,北大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北京地区,家庭贡献的煤烟微粒已超出交通与电厂排放量的合计,而这种小分子空气微粒对于人体健康特别有害。在冬天使用暖气季节,家庭所排放的空气微粒也比工业部门要多。

丁仲礼说,“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北京连续3天及以上能见度小于3千米的严重雾霾污染事件共出现了18次。”这意味着,在那段时间,北京平均每20天就有一次雾霾迷城。而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在2013年的中国气象报上发文介绍,“在最近数十年的气象观测中,霾日与雾日之比由1:3逐步演变为1:1,是不是基本可以说明霾已进入盛行期?” 

对于霾对人体致害的机理目前其实并不是特别不清楚,但各国数据一致显示颗粒污染物很可能与身体有害。根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朱悦对国外的相关权威研究进行的梳理,在此更全面的研究由希伯来耶路撒冷大学的Ebenstein等研究人员在2015年年初完成,他们的成果显示,PM10等微粒污染物对于预期寿命和心肺疾病致死率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污染物浓度每上升100微克每立方米,5岁以下人群的预期寿命会减少1.5年,而5岁以上人群的预期寿命则会减少2.3年,心肺疾病导致的死亡在每十万人中平均会上升79例,这些结果和前面叙述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出具了一份相当全面详尽的关于PM2.5在全球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报告,给出的研究结果基本可以相互印证。

雾霾预警分级及发布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以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为标准。

级别

关键词

最低能见度

最低PM2.5浓度

个人应对

黄色

中度霾

3000米

115微克/立方米

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橙色

重度霾

2000米

150微克/立方米

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避免外出

红色

严重霾

1000米

250微克/立方米

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留在室内 

而根据中国气象网报道,2015年12月7日18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7日夜间至8日,北京地区有中度到重度霾,中南部有重度霾,能见度较低。与此同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7日18时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也就是重污染红色预警,这也是北京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为何同一天出现了两种颜色预警?这两种预警有什么区别?

霾橙色预警是由北京气象台内部会商决定并自行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是由设立在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向北京市应急办提出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之后,由北京市应急办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

另外,而这发布的标准也不同。霾预警发布根据上述分级标准,主要指标是能见度和PM2.5浓度。而应急办发布重污染预警的主要指标是AQI,需要注意的是,AQI(空气质量指数)中除PM2.5外,还包括SO2、NO2、PM10、O3、CO等其他五项参考标准,所以PM2.5浓度并不能够完全左右AQI指数。

目前,北京的空气污染公分六个等级并对应不同的颜色,并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严重污染

重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黑色

紫色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个人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个人可根据相应的雾霾程度,减少、避免户外活动及体育运动,注意交通安全。中等和重度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人类健康的气溶胶粒子,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容易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少出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外出回家后建议及时洗脸、漱口、洗口鼻,脱掉外衣,减少污染。

家中有空气净化器的,在雾霾期间应开启,有利于减少室内有害颗粒物的浓度,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当室外大气中的雾霾消失后再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尽快散出,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平时要多锻炼身体,注意健康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减少污染排放。


如何选择防霾口罩?

 综合中国天气网介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所谓“防霾口罩”主要有四类:

1、  棉布、纱布口罩:能滤除大部分粉尘和病菌,可以秀造型、保暖,但对PM2.5几乎没有什么防护作用。多层棉纱口罩透气性差,人在佩戴后会造成呼吸困难,过敏性肤质不宜戴。口罩内面接触口鼻的部分湿度会逐渐增加,若没有及时清洗,容易滋生细菌。

2、  活性炭口罩:添加了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层,但它只对隔绝异味起作用,对抗颗粒物防霾效果欠佳。而且活性炭自身也是一种颗粒,有可能被佩戴者吸入,所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或体弱者应慎用。

3、  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为无纺布材质,具有防飞沫、吸湿等作用,但密合性低,只能隔离大颗颗粒物和病菌,防霾效果有限。

4、N95型口罩:是目前市场上相对广受认可的专业防尘口罩。这种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口罩型号所称的N95是基于美国标准,该标准将医用防护口罩分为三大类九种型号。N代表非油性颗粒,另有R、P型代表油性颗粒。非油性颗粒物包括煤尘、水泥尘、酸雾、焊接烟、微生物等;油性颗粒物则包括油雾、油烟、焦炉烟等。每一型号又分为三种过滤效能级别,分别为95%,99%和100%。如N95,指能滤除至少95%,99%,99.97%的悬浮颗粒物,不耐油;P95,指能滤除至少95%,99%,99.97%的悬浮颗粒物,相当耐油。

前几天,11月1日,中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了明确规定,市民在购买口罩时可以参照选择。 

该《规范》将口罩的防护级别由低到高分为D级、C级、B级、A级,分别对应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和空气污染情况。D级适应于中度(PM2.5浓度≤1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时使用,C级适应于重度(PM2.5浓度≤2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时使用,B级适应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3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时使用,A级适用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达500微克每立方米)时使用。

在选购口罩时,一要购买有包装、且包装上有“LA”(劳动防护)标识或同时具有“LA”和“QS”两种标志的口罩;二要注意查看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保质期、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是否清晰标注;三要参照说明书先行试戴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款式。


 

附:如何戴口罩?如何清洗?

因为口罩的过滤效率越高,对呼吸的阻力也就越大。所以,长时间佩戴 N95 型口罩对身体是不利的,勿长时间佩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儿童、老年人就不宜佩戴阻力较大的口罩,可选择带有呼气阀的口罩。

口罩大小要适合脸型,长方形口罩使用时要把口罩上的铁丝按在鼻梁上,再顺着鼻梁将整个口罩摊开来才能发挥效能。杯状口罩则要确保口罩贴在脸上后密度足够,呼出去空气不会外泄才能有效。

佩戴口罩前应洗净双手,不要触摸口罩内侧,以免造成口罩的二次污染。佩戴口罩时应该将鼻子、嘴巴、下巴脸颊全包裹上,压紧鼻夹,别留空隙。一般情况下戴口罩超过四小时就不要再使用,最好两小时就更换。

口罩佩戴后,每天都应该进行清洗消毒。具体可根据相关说明进行。一般有滤芯的口罩在佩戴完取下后要将N95芯片及时取出。清洗口罩时,应先将口罩放入开水烫几分钟,因为防雾霾口罩的内置芯片是属于玻璃纤维的制成的,所以在清洗的时候尽量不要揉搓。清洗干净后再拿到阳光下晾晒,这样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日常使用时还要注意卫生,佩戴后应将口罩放入干净袋子里,再戴的时候不要翻面。口罩的内置芯片虽然可以清洗,但是一般3个月左右过滤功能就很弱来,需要更换了。

编辑: 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