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台州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发布(附全文)

时间:2017-02-28 11:14

来源:台州市人民政府

(3)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规划为农用地的污染农田、规划为建设用地的污染场地及工业企业退役场地风险评估,实施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重点推进固废拆解业、医化行业等行业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与治理修复。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4)规范污染场地开发利用。建立污染场地开发与流转制度,严控污染场地的土地流转与交易。建立化工、制药、农药、重金属排放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地收储污染评估制度,推行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环境风险评估。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监督管理,防止未经修复或修复不达标的污染场地进入开发利用环节。(四)加强噪声与辐射污染防控。

1. 加强噪声污染防控。

(1)调整优化噪声功能区。根据城市发展适时调整优化噪声功能区,未划定噪声功能区的区域要加快划定并明确各功能区噪声适用标准。继续实施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噪声达标区覆盖面积,提高噪声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2)加强工业噪声污染控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控制工业噪声对区域环境及噪声敏感点的影响。实施工业企业噪声防控,合理设置设备布局,积极采用低噪声设备及加工工艺,对高噪声采用隔声、吸声等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3)加强生活噪声污染控制。加强文化娱乐场所选址管理,居民区内的娱乐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噪声排放应达到噪声功能区标准要求。加强对家庭娱乐活动和室内装修控制,规定限制音量和作业时间。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公安、城建、文化等部门协作,加强生活噪声排放监管。

(4)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加强城市禁鸣管理,不断扩大禁鸣区范围。加强机动车管理,限定重型机动车行驶线路,淘汰噪声排放超标旧车。加强道路建设与维护,推进交通治堵,完善优化道路系统,加强破损道路维护,改善路况,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干道两侧噪声敏感点隔声设施建设。

(5)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控制。

继续开展“清静工程,创建绿色工地”活动,推行建筑施工商品混凝土,减轻现场搅拌、加工混凝土产生的噪声污染,限制施工机械与施工时间。采用低噪声新技术和低噪声施工机械,采用吸声、隔声、隔振降噪技术。

2. 加强辐射污染防控。

(1)加强三门核电管理。完善核设施环境本底调查和流出物监测与评价,建设运行三门核电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坚持对三门核电站周边海域及环境辐射浓度的长期跟踪监测。加强三门核电应急管理,建成并运行三门县核电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应急演习。

(2)加强放射源管理。

强化工业企业及医院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强力推进辐射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完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放射源安全监管目标,确保不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等安全事故。建立进口固废辐射风险防范体系,开展辐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

(3)加强电磁辐射管理。

加强移动基站、高压输变电系统的电磁辐射管理,促进全市电磁辐射项目合法、健康发展。

(五)强化环境安全防范。

深入排查环境风险源,建立健全风险源档案库,完善环境应急体系,确保环境安全,确保“十三五”期间不发生重特大环境风险事故。

1. 健全风险源档案库。

组织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及重要敏感区环境风险源调查,环境风险源调查范围扩至涉及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持久性有机物的企业,及时更新环境风险源名录。开展环境风险源分类,建立环境风险源动态档案库,实施环境风险源全过程管理。建立基于 GIS 的风险源、风险受体管理信息系统,嵌入重点风险源的关键信息。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周围环境风险源档案建立,预防环境风险事件发生,便于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排查风险源,实施有效处置。

2. 完善环境应急体系。

(1)完善应急预案管理。

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单位及时编制或更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县(市、区)逐步完善政府应急预案,明确部门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任务,落实施救人员、装备。

(2)完善应急物资配备。

实施应急预案管理的企事业单位要按规范配齐应急物资,并建立应急物资档案库。依托专业固废处置中心和大型化工企业在市本级建立一个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各县(市、区)分别建立二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推进应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形成政府级应急物资调配网络。

(3)健全环境应急队伍。

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分别组建一支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当地大型化工企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机构共同参与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广招应急救援志愿者,充实应急队伍。企事业单位组建应急队伍,及时更新应急人员及联系方式。分类逐级组建并更新事故应急救援专家队伍。

(4)健全应急联动机制。

组织建立应急救援市、县二级网络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连接市、县二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救援队伍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形成“政府—部门—企业”有机结合的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市、县二级环保系统内部及环保系统与交通、安监等部门间的联动机制。

(5)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应急反应能力。实施应急预案管理的企业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内环境风险特点,制定政府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模拟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提升应急能力。

(6)建立预测预警体系。

开展环境安全预警体系研究,不断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集成、远程通讯等信息技术,建立预警平台。至 2020 年,建立地市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预警体系、主要交接断面水质预警体系、重要功能区水质预警体系及市区大气预警体系,并逐步向土壤和生态环境预警体系扩展。

1...345678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