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1 11:21
来源:南充人民政府
“地表水型”水源地:出现较多的超标项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溶解氧,不少湖库出现总磷超标。目前全市约70%以上的水源地保护区都有农户居住,并且还有散养家禽,乡镇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易引起水质超标。
“地下水型”水源地:出现较多的超标项有总大肠菌群、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硫酸盐、亚硝酸盐氮等。目前全市大部分“地下水型”水源地为“潜水层”取水,极易受地表各类污染源影响,不少乡镇居民卫生习惯有待改善。
3.3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十二五”期间,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我市土壤环境进行了监测,总共设置了土壤监测采样区80个,涵盖了基本农田,菜地,果园,水源地周边,养殖场周边,企业周边,居民区等多种土壤类型。
我市的土壤监测点位设置和监测分析均由省监测总站统一实施,根据省监测总站通报的情况来看,所监测土壤中96.3%未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3.4“十二五”期间城市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3.4.1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南充市城区共设有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10个,1类区(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设点2个:南充市委、市环境监测站;2类区(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设点4个:嘉陵区建设局、锦绣北湖、市中心医院、高坪公安分局;3类区(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设点2个: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高坪区航空港工业园区;4类区(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设点2个:高坪区政府、中国银行顺庆支行。2011-2015年南充市共监测各类功能区400点次,其中每年各80点次,昼、夜间各40点次。
第四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我市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关键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成渝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我市社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容量的限制和总量控制指标有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将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压力凸显
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污染治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已大幅削减,污染治理设施逐步完善,要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空间已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变得更为复杂--常规污染与新型污染并存,各种污染因子叠加复合,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难度也越来越大。“十二五”末,我市环境空气达标率在80%以下,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近30%;水环境质量上,虽然嘉陵江干流水质保持稳定,但个别污染物如总磷等,同比前几年大幅增加;嘉陵江的部分小流域水质恶化严重,甚至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4.2完成“十三五”环保目标的压力巨大
一是总量减排工作形势严峻。“十二五”期间,在国家要求削减的四种主要污染物中,除二氧化硫完成“十二五”目标外,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的60%—70%之间,氮氧化物不降反升,三项指标均未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二是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完成难度大。“十三五”期间,国、省对水、气、土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考核目标,对比我市的环境质量现状,完成目标的难度非常大。
4.3环境安全形势严峻,风险防范压力大
现阶段,环境风险水平正在显著累积,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趋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一方面我市的各个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沿江布局,流域性环境风险形势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物等累计性环境问题的凸显,我们的环境风险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不足、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都将导致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巨大。
4.4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环保专项资金需求量多面宽,融资渠道狭窄,投入不足,导致全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环保设施上,带普遍性,历史欠账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雨污分流不完全;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如主城区每天约有3—5万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嘉陵江;三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没有建设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
4.5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持续增加与人民群众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污染物介质已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已由单纯的工业点源向工业、农村、生活、机动车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类型已从常规污染物向常规污染和新型污染物复合型转变。污染范围从以城市和局部地区为主向涵盖区域、流域转变。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从以前的“求温饱”转变为现在的“盼环保”。因此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追求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和希望。
4.6环保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当前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社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日益增加的需求,对环保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风险防控、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宣传等软硬件建设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环保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7环境执法手段和力度不足
一是基层执法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农村环境监管工作存在盲区,不能纵向到底。二是部分县(市、区)政府对环保执法重视不够。三是部分工业园区环保设施薄弱,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或建成后不能正常使用情况较为突出。四是各单位协作机制仍然未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危化品运输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所引发环境安全问题隐患加大。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