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南充市环保“十三五” 规划》印发(全文)

时间:2017-03-01 11:21

来源:南充人民政府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城镇化、流域开发、城乡规划和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探索重大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的事中事后监督评估。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完善规划环评会商机制,健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

6.3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坚守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组织完成市、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价,合理设定红线管控指标限。定期编制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报告,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超过或接近承载力的地方,采取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

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制度。减少煤炭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实施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以及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工程。禁止高硫高灰煤民用销售,推进散煤治理。壮大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支持县(市、区)争创清洁能源示范县。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构建覆盖面广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和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支持节能环保服务和城市静脉产业发展,打造循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以建设绿色园区为方向,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升级,实现园区上下游配套生产、原料隔墙供应、产品就地消化。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打造绿色低碳知名品牌。

促进低碳发展。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降碳,全面控制工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强建筑节能。组织开展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省千户工业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区、低碳小城镇、低碳社区等试点示范。

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传统制造业全面实施能效提升、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达标行动。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积极培育绿色新兴产业。以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争创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沿链配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南充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以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绿色工业集群。拓展农业功能,培育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以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努力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依托南充创新驱动试验区,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园、创业小镇等新的平台;依托中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丝绸文化产业园等载体,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等深度融合。

推进全社会节水。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加强用水需求管理和用水定额管理,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工业节水,鼓励废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

6.4引导绿色生活和消费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抵制铺张浪费,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减少一次性物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使用。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完善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体系。大力推广绿色产品,加强新能源、节能产品和装备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促进再生水利用,鼓励使用低碳、节能、可循环利用商品。大力推行绿色政务,推广使用节能、低排车辆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办公模式,节约用电、用水和办公耗材。

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七个一”创建活动:发展一批绿色生态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绿色文化设施、推出一批绿色发展主题作品、打造一批绿色发展产业示范区、创建一批绿色发展示范景区、建设一批绿色发展示范乡村、创建一批绿色知名品牌。

6.5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综合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媒手段,充分利用会议、庆典、演艺等活动载体,全面借助电影、广告、曲艺等文艺形式,深入宣传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意义内涵,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知识纳入校园教育体系和成人继续教育体系,纳入南充精神建设体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能宣传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养成绿色思维、绿色行为、绿色习惯,形成“人人都是节能主体、个个都是绿色卫士”的良好氛围。

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增加公益性生态环保文化事业投入,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传播生态环保文化的作用。充分运用环境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环境文化艺术产品等新手段、新媒介,开展柔性宣传。加强各级自然教育体验中心、生态环保科普教育中心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场馆建设。规范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挥社会现有资源的作用,利用好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推进环保科普教育工作群众化、经常化。

6.6实施绿色环境治理工程,夯实生态发展基础

搞好嘉陵江流域保护与开发。坚持“严格保护、谨慎开发”的原则,以建设嘉陵江绿色走廊和生态屏障为目标,统筹沿江经济生态文化资源,科学规划,推动江与城融合发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由市级统一规划,分段、分步统筹实施。充分借鉴国内外江河保护开发成功经验,高水平编制嘉陵江保护开发规划,把历史的、自然的、科技的、人文的元素挖掘好、整合好、彰显好。坚持生态优先、顺应自然的原则,制定和实行最严格的嘉陵江保护制度,注重原生态区域的自然保护、已开发区域的生态修复,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加强嘉陵江及主要小流域污染治理,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一律禁止,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退出,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一律严管重罚,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得排放污染物。加强流域湿地保护,划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一批国省重要湿地、推进一批湿地保护示范区,保持原生态、不搞大开发。

1...45678910...19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