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珠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出台》下发(附项目)

时间:2017-03-07 13:13

来源:珠海环保厅

3、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充分利用珠海的大型山地自然绿地系统和河流、绿道、道路廊道,以及覆盖全市的生态隔离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依托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斑块建设,构建对珠海生态维护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控制点。重点保护城区凤凰山、板樟山、将军山、脑背山、拦浪山、黄杨山及周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水源地保护,保证大镜山水库、梅溪水库、凤凰山水库、南屏水库、竹仙洞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水库取水的安全,发挥水源地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供水的“心脏”功能。以保障各生态源之间的相互连通为目标,通过节点建设,构筑各生态源之间联系的廊道和辐射道。建设凤凰山-将军山-脑背山之间的生态廊道,形成珠海东部以山地森林为主的陆地生态安全屏障,有效组织城区的无序蔓延或工业组团的集中发展。

进一步完善珠海内部绿道网络,短期可以建设横琴岛环岛绿道,经横琴大桥、南湾大道、昌盛路连接4号绿道终点,经横琴大桥、珠海大桥、磨刀门西岸连接1号绿道终点,形成以生态型和郊野型绿道为主的绿道网络。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路段不同,两侧绿化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进行不同主题的设置,乔灌花草分类型、分季节、分花色进行搭配,使绿道建设呈现花海树林整体和谐、局部分异的景观效果。

依托“八纵六横”交通网络进行道路生态廊道建设,形成既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大气、噪声污染,又有优美环境的道路生态廊道网络骨架。各区的主要道路作为次一级的绿道建设,沿道路两侧建设植被带,提高植被的郁闭度。镇区通往农村和农村之间的道路两侧建设植被带,并在外围形成农田或农林结合以提高观赏性。

以维护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安全为目的,建设沿河、沿溪流而形成的条带状的自然植被,包括树木和灌木覆盖物,保护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把河流生态连接带建设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构成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架构。

加快海岸带红树林和防护林带建设,形成滨海湿地为主的海岸带安全屏障体系。重点建设唐家湾新城、横琴新城、金湾次中心城,以及航空产业园的城市防护林带,虎跳门水道、鸡啼门水道(含黄杨河)、磨刀门水道的河口风暴潮生态防护林地,淇澳岛、横琴岛的红树林生态防护带。

(四)强化环境风险预警,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创新环境监管模式,优化机构管理

配合推行省以下环保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执法人员直接配备到镇(街),推进环境监管精细化。推动部门联合执法,尤其注重加强公检法系统的联动。同时充分发挥和有效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具备环保专业素质的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形成“政府监管、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大环保监管格局。

2、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进执法能力建设

深入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按要求配备移动设备终端并与一企一档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自动监控系统在线数据等资源结合,获取相关数据,为环境监察现场执法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实现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执法,提高现场执法效率,推动环境监管执法精细化、规范化。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创新环境执法手段,推动卫星遥感、无人机拍摄等非现场监控技术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建立重大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前山河流域、高栏港化工区、全市饮用水源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继续做好环境热点问题的维稳工作。

加强对污染减排、重污染行业以及中小型污染企业的执法监管。推进“两法衔接”工作,对造成生态环损害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深入开展“两高”司法解释等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社会环境意识。提升环境监管力度,排查环境安全隐患,确保达标排放,预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

3、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全面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风险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电子废弃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相关行业存储、运输、使用、处置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监控。在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验收等环境管理活动中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环保、安监、海事、交通、水利等部门的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以重点管理危险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重点,限制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和高环境风险化学品的使用,推动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4、提高区域联防联控水平,强化区域协作能力

扎实推进区域间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和社会间多层次环保合作,协同构建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区域联防协作机制,实现区内空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治。建立健全大气复合型污染监测和防治体系,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在粉尘、烟尘、颗粒物控制上推行专项整治工程,全面推进降氮脱硝,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大幅减少颗粒物,逐步解决地区光污染化学烟雾、酸雨和灰霾污染。优化给排水格局,齐防共治跨界水污染。联合中山、江门两市调整水环境功能区划,逐步分离取排水河系。编制并实施前山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规划,优化升级流域内产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完善截污治污设施,加强农村面源控制,建设和完善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享污染源监控信息,削减污染物存量和排量,联合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实施生态保护分级控制,做好“珠中江”水环境保护合作,探索建立流域、区域统筹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规范化专门监测监督体系。加强水环境管理,着力加强粤港澳合作,共同改善珠江三角洲整体水质,减少整体水污染量,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陆海统筹,控制近岸海域污染。

1...6789101112...15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