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8 09:26
来源:中国人大网
三是突出好差两头,着力改善水质。 “好水”要优先保护,督促各地实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组织排查化工企业周边地下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全面公开饮水安全信息。“差水”要集中攻坚,未达到质量改善目标的市县,逐一编制实施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时限,抓住导致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和重点环节,加严标准,层层抓好落实。
落实《土十条》,基本考虑是夯实基础,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风险管控。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应坚持有限目标,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着力探索土壤环境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能力,牢固树立以风险管控为主线的土壤污染防治思路。
对策一是做好基础工作。这包括开展详查、完善标准、形成制度、出台政策、强化能力。当前要组织实施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使土壤污染的底数越来越清晰,污染状况越来越具体。
二是强化预防。要建立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目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按不同用途明确管理措施,严控增量,管好存量。
三是实施分类管控。要坚决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杜绝土壤污染未经调查和评估、盲目治理和修复的现象。公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明确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督促企业落实责任。
推进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水十条》《土十条》任务安排,需要突出关键环节,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水土法律法规标准,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制定,把水土污染防治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并着力改革完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政府、企业和社会环保责任,提升治理成效。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
这方面工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发挥我国机制体制优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必然选择。一是,建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把职责说清,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二是,总结中央环保督察、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丰富完善并予以适当形式的固化。三是,把党政负责人环保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条款纳入法律法规,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细则,并严格实施,奖优惩劣。
(二)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责任
2016年国务院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企事业单位需要履行自行监测、台账记录、定期报告、信息公开4大责任。国务院颁布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要求:配合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研究建立企事业单位守法排污的自我举证,加严对无证或不按证排污、连续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建议尽快建立企业自证守法、企业违法行为“向前追溯按日计罚”等相关规定。
建议具体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企事业单位生态流量保障等责任,积极探索推行环境警察,实行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力争行政执法、环境司法、经济赔偿三者并用,加快建立健全环境法律责任体系和终身追究制度,使守法成为常态。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政策
一是,强化源头防控,把环境保护要求更直接体现在生产生活各环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用排污许可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估等制度,编制最严密的环境保护制度“笼子”。二是,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作用。要求地方定期公布各地市土壤环境状况,要求重点企业公开土壤监测等环境信息,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三是,建立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参与的土壤风险协同监管体系,要求符合相关要求的地块,方可进入用地程序。四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稳定的可预期的资金投入机制,采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化运作的融资,建立土壤和水污染防治基金,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控土壤环境风险,全力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用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