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9 13:26
来源:徐海云博客
作者:徐海云
PET瓶回收
不止于此,生活垃圾经高温处理后可以用来发电,发电后产生的次生垃圾炉渣可以在灰渣综合利用厂的生产线上变成建筑骨料或环保砖,重新用来铺路、建房;那些废弃家电也能成为新的资源。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资源匮乏的日本才会在世纪之初相继推出《家电回收利用法》、《汽车回收法》等垃圾利用法,完善了其垃圾分类回收法规。
民间落实的举措
决心虽好,实际落地的时候却困难重重。由于各种条例实在太过繁复,对一般百姓非常不友好。
根据日本的垃圾分类法律,除了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细分为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等等。另外,换电视、冰箱等家电还必须和收购商之类的专人联系,并支付一定费用。大件的垃圾每年只能最多扔4件,否则需要另外付钱。
确实挺难记
更“精致”的操作是扔垃圾。日本家庭的墙上通常贴有垃圾回收时间表,每周7天,每天回收垃圾的种类各不相同。住户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固定时刻前,把垃圾送到指定地点,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所以在法条执行的一开始就矛盾多多,大家都对垃圾管理缺乏兴趣,能偷懒的地方就偷懒——这样的人性弱点放之四海而皆准。
东京新宿区为居民提供了包括中文的
11种语言的垃圾分类说明书
显然日本政府都此有所了解,宣传教育是一方面(国民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抓起),更重要的是为民众搞垃圾分类提供方便。对每一类垃圾,商店都有对应的垃圾袋出售,而多数产品的包装上都会注明此类包装属何种垃圾。
整整齐齐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为了让民众弄懂垃圾怎么分类,一些地方政府(如横滨)还推出了手机app,需要扔垃圾时打开app查询,就能获得垃圾的分类属性和应该怎么扔。App覆盖了生活中两万多种日常用品,无比智能。
属于垃圾的app
不过在呼吁民众环保这种事上,全世界的政府都一样,起到的作用限于呼吁和督促,关键还得靠民众“悟性”。所以垃圾分类的的贯彻落实,和日本民众“自觉”的国民性是分不开的。
设施是准备好了
但如果大家都无所谓随便扔
那这套投入也是没啥用处
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日本人能自觉到什么程度呢?大多数日本人对待垃圾有一个习惯,如果在外面产生了垃圾且没有遇到“合适的”垃圾箱,他们常常会把垃圾带回家之后分类扔掉。
这种社会风气真是非常难得
笔者在日本的同学曾吐槽,她与日本朋友一起出门在外时,朋友甚至把剪下来的指甲屑用纸包好,一路带回家按分类扔掉,如果是从头上掉下来两根头发,也完全会这么做。而当时她自己甚至不清楚指甲屑属于哪一类垃圾……
你会捡起头发丝吗
可以这么说,日本人早已在内心中为自己的行为定了规则,剩下的只有自觉执行而已。因此,即便是周围没人,日本人也会觉得似乎有人在盯着自己一样,绝对遵守规定。所以对于垃圾分类这种麻烦事,凭着自觉养成习惯后,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参与有机生活
垃圾分类贯彻十几年后,截止到2008 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已经减少了一半,能有如此成果,其实正是多亏了每一位日本民众的自觉践行。
干净啊
就垃圾分类回收而言,我国虽然未能做得像日本那么细致,但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立法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从1979年9月中国颁布的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到今年1月,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中国的环保立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环保一起交税吧
但从日本的例子来看,环境保护这件事却不是仅仅靠着政府和那些细则条例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大到企业、小到个人的自觉参与——这一点我们要向日本学习借鉴。如果每一个国人都能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绿色有机世界的运动中来,才能让这个历史进程向前一大步。
上图:日本1975-1998年日本生活垃圾处理比例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