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0 09:40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2﹒实施工业绿色生产。结合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要求,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绿色园区建设,构建产业园区资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资源高效配置。(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场完善提升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积极引进试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强化耐候加厚地膜。(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扎实推进塑料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治理,积极推动塑料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开展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过度包装、随意包装专项治理,推广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到2025年,实现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公共机构推动无纸化办公,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以餐饮企业、酒店、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等为重点,创建一批绿色餐饮经营主体,倡导“光盘行动”。提升绿色设计水平,推广绿色施工,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邮政管理局、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机关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全过程监管,落实固体废物全面系统治理。
1﹒加强规范化分类贮存管理。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贮存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要求,推动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贮存设施。完善危险废物鉴别管理体系,根据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危险特性、环境风险等因素,建立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分类及源头管理,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输液瓶(袋)等废弃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等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专业化收集转运体系。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为重点,建立健全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全面建成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运处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危险废物流向监控,实现全省电子运单和转移电子联单对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将各类医疗废物全部纳入集中处置。(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落实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责任,加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高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尾矿、粉煤灰、化工废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园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到2025年,建成4个以上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基地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建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利用标准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再生产品列入绿色建材目录和绿色采购目录;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地、环境治理、回填等领域利用建筑垃圾,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方式,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着力解决好厨余垃圾堆肥等产品应用及二次污染问题。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立在线交易平台,完善线下回收网点,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对列入国家《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的,严格限期退出。(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元利用,推动高附加值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5%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牵头)
4﹒推进匹配化处置能力发展。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依法依规保障设施用地。重点聚焦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危险废物等结构性能力短板,保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适度富余,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通过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合理引导利用处置新兴技术健康发展,推动等离子体处理固体废物等新应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创新和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完善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处置价费形成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标准化执法监管能力。建立完善网格化的固体废物巡查机制,以“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模式推动建立重点环境风险源防控体系。开展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分类整治,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省生态环境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按职责分工负责)督促各地清理整顿废塑料等再生利用行业,依法取缔非法加工小作坊、“散乱污”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开展“清废行动”专项整治,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协调联动”,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现场执法协调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检察院、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