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两会看环保】委员热议土壤污染“机密” 说

时间:2013-03-20 16:0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杨瑞雪

土壤污染问题因耕地污染与粮食安全问题走进人们的关注视线,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与修复治理的艰难。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环保部的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是“机密”之说,更是引起舆论哗然。两会期间,土壤污染问题成为两会最热话题之一,很多代表委员都谈到了土壤污染调查数据问题与相关立法问题。

土壤污染调查耗资10亿 竟成“国家机密”不予公开 

土壤污染事关重大,不仅会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损害,它还可以通过食品、农作物种植以及地下水渗透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损害。而且土壤污染相比大气、水、垃圾等的污染,更具隐蔽性与潜伏性。去年有关专家曾透漏“全国1/6的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事关粮食安全的耕地污染开始受到社会关注。

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早在2006年就曾做过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耗资近10亿元。这场历时三年半的大规模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部地区。被称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但该项调查结果至今未向社会公布。2013年1月30日,北京律师董正向环保部提交了此项调查数据的信息公开申请。但他收到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上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属于国家机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环保部不予公开”。此“国家机密”的说辞引来诸多质疑。

两会热议:不公开疑为数据太惊人? 公开数据恐会引起恐慌?

随后,土壤污染数据在两会代表委员中也形成热议。多数代表委员表示,公众对环境信息拥有知情权,土壤污染数据应对进行公开。“土壤污染调查的数据,不能笼统地冠以‘国家机密’之名,什么都不公布。”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表示,“因为这个调查花了纳税人的钱(10亿元),你凭什么花了我的钱,不给我信息呀?” 一名身为副市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说,“环保部不公开数据是因为不敢公开,报出来会出事的,污染数据太惊人了”他指出,目前中国的环境负债率已经太高,必须从现在开始在污染排放上进行最严厉的保护。

也有相关专家与学者建议公众应理性对待土壤污染数据的公开与否。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称,“单纯公开数据恐会引起恐慌。”他表示,土壤污染不同于空气或者浅表水污染,后者治理效果立竿见影,土壤污染是一个长期治理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像PM2.5那样频繁公布也是没有意义的。最好是对社会进行区域性、综述性的信息公开。而超标数据要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预警政府尽快对污染土壤做生物改良。

环保部副部长:数据力争“十二五”期间发布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表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主要目的被定位为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重点地区污染状况及成因,评估污染风险,筛选土壤修复技术,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做准备。如此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调查,需要调用大量已有的地理、地质、水文等国土数据信息,调查过程中可能也会获取一些同类的新数据。这类信息对保护国土安全至关重要,公布土壤污染调查数据可能会导致信息外泄,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对于土壤污染数据的敏感问题,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民革、台盟、台联界联组讨论会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土壤超标数据没什么藏着掖着的,现在只有宏观总体数据,下一步还要加密布点调查,进一步细化完善后才能公开”。对于公开时间的进一步逼问,李干杰表示,将力争“十二五”期间发布。

环保部近期对于PM2.5信息的公开让公众看到了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希望,土壤污染信息也不应成为回避与隐藏的“机密”。公众不仅对于土壤污染状况有知情权,土壤污染治理也需要公众参与。从国外的经验看,在有效宣传的基础上,公众在监督、土地规划和修复过程中的充分参与将极大地推动土壤和地下水保护和修复事业,最后形成政府、行业、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的良好局面。  

编辑:杨瑞雪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