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规划北京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时间:2022-05-11 13:22

来源:中国固废网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每年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隐患排查、自行监测。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排查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建立61家企业清单。完成13个重金属减排项目,实现减排64%以上,超额完成减排8%的任务。完成16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和整治。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尾矿库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未发生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规范执法程序,稳步提高执法能力。完成300余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其中需要风险管控和修复的地块,有序实施风险管控和修复,为首都建设提供约400余万平方米可安全再利用建设用地。

(三)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开创新局面

政策文件逐步健全。2016年印发实施《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印发实施《北京市打赢净土持久战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按年度印发实施净土保卫战行动计划。完成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前期研究,为推动本市立法提供重要支撑。

标准指南体系逐步完善。持续发挥本市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技术优势,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的新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发布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656-2019)和《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科学规范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评价考核体系基本建立。2项土壤污染防治指标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4项土壤污染防治指标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各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显著。

(四)创新举措、勇于实践,管理探索取得新突破

农用地分类管理方面,为保障“吃得放心”,提前谋划园林绿化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出台《北京市园林绿化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构建园林绿化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结合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种植特点,完成全市园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初步建立园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为园地分类管理和受污染园地安全利用奠定基础。

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方面,为保障“住得安心”,创新开展关停企业原址用地筛查,筛查关停企业7000余家,建立关停企业原址用地筛查台账,及时纳入监管范围,为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探索提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防控奠定基础。加强试点示范,探索“绿色设计-生态阻隔-生态恢复-绿色评估”的风险管控模式,通过植被设计形成天然屏障,利用土壤自净能力,实现安全利用,避免高耗能大治理大修复,推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国家试点示范方面,作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集成、全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试点示范城市,充分发挥管理、技术优势,多次参与技术攻坚,圆满完成试点示范,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二、压力挑战与形势展望

(一)面临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技术支撑和监管能力方面仍需加强。“十四五”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高质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困难与挑战。

1.源头预防力度仍有待加强

农业面源方面,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化肥利用率还需提升,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需逐步规范健全。工业源方面,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的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需进一步加强。

2.风险管控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农用地方面,果园、设施用地、林下经济用地等农用地的土壤环境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方面,土壤污染风险和土地再利用的用途规划衔接还不够紧密,已有调查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修复的统筹推进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3.技术支撑作用仍需大力推进

农用地方面,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和农艺调控等安全利用技术较为缺乏。建设用地方面,土壤修复技术仍以粗放的异位修复技术为主,需加快推进原位修复、生态修复等技术研究和应用。

4.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市建设用地环境管理起步较早,积累了大量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但尚未出台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同时,“十三五”时期,国家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需结合新需求修订完善本市地方标准,形成与国家文件相衔接、与本市实际相适应的配套标准体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协同推进的力度和深度上仍有较大空间,联动监管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形势展望

展望“十四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深入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带来难得机遇。

一是土壤污染防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保障。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优化生态产品供给,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土壤污染防治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都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需要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基础支撑。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深入实施,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落实,各领域、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使得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压力总体趋缓;但经济建设对土地开发利用的需求,农业绿色发展对产地环境的要求,对土壤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环境治理新手段不断涌现,人才队伍逐步加强,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强大支撑。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关注度日益提高,对土壤环境健康有更高的期待。

1234567...8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