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09:55
来源:中国固废网
4. 迈向碳中和,推进绿色低碳能源转型
根据城市更新特征与碳中和需求,实现城市电、热系统的结构性优化。逐步推进老旧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将传统建筑转变为产能建筑,老旧小区改造结合电动车峰谷储电,实现“微能源”社区创建。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改造设计。积极推进热泵系统供热,重点推广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结合 资源条件有序发展中深层地热能。稳步推进风电、垃圾焚烧发电, 大量调入绿电。实施维护结构节能改造、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及供热系统智慧化改造。存量用地更新充分考虑市政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为碳中和发展预留能源新技术的建设条件。
(五)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平战灾功能统筹
1. 严格落实“双控”管理,强化空间韧性
坚持疏控并举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拆除违法建设,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并适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有序推进高风险涉危企业有序退出。结合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空间“留白增绿”,降低由于人口、产业和功能集聚造成的风险和压力。
2. 加大脆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治理
加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楼房、城镇棚户区改造,增加历史街区的防灾抗灾能力,切实把地下空间整治工作抓实抓好,使城市易损性不断降低、承灾能力不断增强。借鉴朝阳八里庄“地瓜社区”经验,打造地下室里的共享客厅,将社区闲置的地下空间改造成为居民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用“共享+产消一体”的全新模式来提升社区品质,完善社区服务。
3. 加强风险防控,提升工程韧性
加强生命线系统抵御灾害风险能力。着眼管线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系统监测评估工作。建立重要目标、重要设施、重要区域安全状况和风险防控能力评估机制。
二、立足民生保障,缔造宜居生活空间
保障居住安全底线,改善人民居住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职住平衡发展,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一)坚持文化传承,多渠道推动老城平房区改善
老城保护要加强统筹,加大力度,积极推进老城整体有机更新,深入分析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多渠道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民生改善与活力复兴。探索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模式,推进直管公房经营权授权,探索房屋产权划转重组路径,细化申请式退租和恢复性修建类项目经营授权与金融财税支持政策,构建微利可持续模式。合理高效利用腾退房屋,更新后的房屋优先用于服务保障首都功能、补齐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传承展示传统文化和发展租赁住房。结合老城更新改造,分区域、分片区完善道路微循环、解决停车问题、连通慢行系统, 提高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改善交通环境品质。完善街巷物业, 恢复性修建工作完成后,鼓励引导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组织其他力量,建立平房区物业管理机制。
以平房区住房与社会更新为基础,坚持保障对保障,持续推
进平房区申请式退租、换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完善“共生院”模式,逐步拆除院内违法建筑,恢复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改善留驻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推进平房住宅成套化改造,引导功能有机更替、居民和谐共处。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生活场景。
(二)共建幸福家园,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聚焦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分类改造, 提升居住品质,促进职住平衡。支持配合央产、军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面有序推进市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重点关注央产、军产及各类混合产小区的落地实施,建立完善央地、军地协调调度机制,深入研究探索混合产小区资金拨付、审批渠道等路径问题。
把握改造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迫切需求,重点推进基础类改造,着力保障房屋安全,持续推动住宅节能改造,提升建筑性能,降低既有建筑能耗,打造宜居住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程。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推进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注重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加强适老化改造设计管理,突出加装电梯、公共环境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重点任务,统筹养老、助残等相关政策,鼓励“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构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功能复合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充停车与上下楼设施,完善社区配套服务体系。细化改造内容引导要求,强化存量资源统筹利用,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养老等专业化服务。老旧小区改造同步统筹小区内外、建筑内外市政管线改造,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管线拆改移难题,实现系统全面高效更新。在中心城区高密度就业区及轨道站点周边,探索老旧小区改造与租赁置换相统筹的模式,实现居住空间更新与职住空间优化调整相结合。
简化审批程序和要求,在一体化招标、经营证照办理、市政
设施接入等方面提供细则支持。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整体统筹,加大老旧小区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完善政府支持下的产权单位、居民、社会机构等多主体改建资金筹集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精准补贴作用,优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补充方式。
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要优先解危排险,保障安全底线,做好危旧楼房翻建和简易楼有序外迁腾退。改建和扩建符合规划的危旧楼房和简易楼,保障住宅安全,配齐厨卫空间,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腾退空间和限制空间补建配套设施。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位于重点地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简易楼,鼓励居民腾退外迁, 改善居住条件。在防止大拆大建的前提下,优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改造需求强烈的危险房屋和简易住宅楼开展试点,积极总结推广东城区光明楼 17 号等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合理确定改造时序、改造方式和适度改善标准,通过产权单位出资、居民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可行性措施,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改造范围。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